本篇文章1782字,读完约4分钟
1月25日上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在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将是“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是山东率先寻找新文章、开创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突破期。
1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一号文件”正式批准了山东省新老动能转化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22日,山东省委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意见》。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新旧动能转化为代表和委员们激烈争论的高频词,成为人们熟知的经济关键词之一。
根据《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山东省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三比一、一降一补”,全年粗钢生产能力下降527万吨,生铁生产能力下降175万吨,煤炭生产能力下降351万吨,41200名产能下降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电解铝非法停产、“带钢”清理整顿工作顺利完成。商品房的去工业化周期为10.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5%。实施各项减税、减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860亿元。山东在减少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促进了新动能与传统动能的协调。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围绕“四个新、四个现代化”,提前储备数百个重大项目。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新注册“四新”经济企业1.9万家,增长37.2%;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产业的35%。
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碳减排约束性目标。
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山东显然需要构建一个协调的产业体系,以促进实体经济的新辉煌。深化供给结构改革,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重点培育“5+5”十大产业,展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疗卫生产业等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和现代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设立60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
深化改革,激发动能转化活力,促进政策、环境和服务一体化新优势的形成。创新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垄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流动。创新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机制。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探索建立国有股转让整体运行的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产权保护。创新财税金融体制和机制。完善政府预算制度,扎实推进税费改革。规范融资担保、网络金融、股权融资、要素交易等新业态发展,稳步推进债券品种创新,更好发挥齐鲁证券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证券市场的功能。支持建设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烟台区域性资金管理中心。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必须通过塑造创新和创业精神,推动创新,增强动能转化力,促进新动能的创造;拓展开放释放动能转化潜力,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继续扩大有效需求,推进动能转化新支撑。
同时,山东显然需要抓住重点,弥补短板,巩固薄弱环节,坚决打好三场硬仗。坚持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治标效果,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升级的良性机制。其中,在不断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山东提出要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地方与中央监管的协调,建立更加严谨高效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坚决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支持金融机构发挥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化解不良贷款;坚决打击经济欺诈、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严格阻断非法集资渠道,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全面完成现有政府债券互换,严格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全面实施重大工程老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化,关系到山东的长远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是山东落实新发展观、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山东在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引领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标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