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7字,读完约3分钟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小坡村桂庙府现代园桃产业基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照片
“过去,我以种植玉米为生,我想出去工作赚钱。然而,除了租房子吃饭,每年剩下的费用很少。现在,公司落户村里后,我在企业里工作,挣的钱几乎和在外面工作一样多,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小坡村村民王德华告诉记者。
小坡村委会主任杨传军表示,王力可德化的情况过去在当地非常普遍。“春晚里的农民土地少,没有工业,离现代农业和现代市场太远了。”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给村庄带来变化的是王德华所说的“企业”——贵州农发行供销信有限公司..公司以销售为依托,先后建立了以华西供销社为代表的信用合作体系、以游倩华为核心品牌的供销合作体系、以桂苗富现代花园为主体的生产合作体系。根据贵州省委提出的信贷、供销、生产“三位一体”模式,探索农业企业与小农户的联系,通过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振兴。
信通公司董事长郑智曾在供销系统工作,对农产品产业链的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所有产品的质量都是好的,它们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它们是否难以销售,等等。首先,源头问题还没有解决。”郑智表示,近年来,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但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大宗商品供大于求。当农民看到别人的东西赚钱时,他们“蜂拥”而至,并且“难以销售”。“因此,这需要领先的公司带头。”
遵循产业链的理念,华西鑫供应公司首先重点建设源头养殖基地。
王庄布依族苗族乡位于贵阳市西北部,属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占60%以上。传统的农作物是玉米和油菜,村民过着紧张的生活。2016年11月,新工产公司下属的桂庙府农业旅游开发公司来到这里,与王庄乡小坡村、博勇村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建立了桂庙府现代园桃产业基地。基地规划用地5000亩,生产面积3084亩,其中有机耕作面积2600多亩。
“通过资源转化为资产、资本转化为股份、农民转化为股东的‘三个转变’,463名农民通过持有土地经营权股份获得了股份证书。两年来,村民土地股份分红收入达到467万元,劳动者1.3万人,劳动收入达到120万元。其中,村集体、合作社、参合农户和低收入家庭也可享受傅淼工业基地公司年净利润的10%分红。”杨传军说。
基地建成后,信件供应公司开始了它的“老工作”——销售。公司在贵阳建了八家惠民生鲜超市,还建了一个朋友和鲜花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与国内外相关公司和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学校、企事业单位、餐饮巨头和新的零售终端,实现真正的供销顺畅。“通过在线订单和线下体验、互联网+实体超市、直接采矿和直接供应以及综合服务,山区农民可以快速进入市场。”郑智说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
标题:信用、供销、生产“三位一体”:小农户对接大农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