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6字,读完约2分钟
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称,商业银行净红色产品的结构性存款在去年大幅上升后,似乎又卷土重来。今年1月,规模再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据《上海证券报》2月25日消息,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底,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总额为109,812.17亿元,较去年12月末增加13,645.76亿元,较上月增加约14%,较上年增加约38%。其中,中小银行仍是发行主体,发行规模为73459.02亿元。
根据回顾性数据,这是结构性存款流行后第三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去年8月和9月末,中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万亿元。
今年1月,结构性存款规模再次达到10万亿元。融360金融分析师表示,春节前夕是银行存款的高峰期,竞争十分激烈。对银行来说,第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是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春节前资金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1月份提取的存款可能会在当年留在银行。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往往会在旺季设立更高的激励机制,员工提取存款的热情也会更高。
春节期间结构性存款的高收益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它的受欢迎程度。数据显示,今年1月,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18%,较上月上升0.1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30%,较上月上升0.1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细分数据,1月份中小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增加,增加8363.92亿元,比去年12月末增加20%左右。这是当前市场争论的焦点:企业的票据和结构性存款之间存在套利,即企业可以用票据贴现的资金购买收益率更高的结构性存款。
标题:间隔3个月 银行结构性存款再破10万亿大关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