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1字,读完约9分钟
已经奋斗了近一周的小米和玉柔似乎想要冷遇,但来自各行各业的敏锐媒体嗅到了双方都不愿意关注的一面,那就是,折叠屏幕手机真的需要吗?离成熟还有多远?
这是另一场备受关注的口水战。
雷军大概没有想到的是,在他1月10日向朋友和商人高喊“朋友有能力来”、“生死脆弱,他们不肯接受”之后不到半个月,有人真的来到了门口。
接下来是玉柔科技,一个移动电话市场的新人。这家独角兽公司凭借其超薄柔性显示产品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于2018年10月30日发布了一款折叠屏幕手机“柔派”。后者的核心卖点是“世界上第一款可折叠软屏手机”。
2019年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在微博上发帖称,小米的工程手机折叠屏幕手机已经上市,并配有演示视频。在一篇200字的简短介绍中,林斌提到,小米“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柔性折叠屏幕技术、四轮驱动折叠铰链技术等。”,并制造了第一部折叠屏幕手机,这也应该是世界上第一部双折叠手机”。
这段预热视频很快成为玉柔科技副总裁范俊超愤怒批评的对象。
在《朋友圈》900多字的回应中,范俊超指出,小米的双屏折叠手机只使用了柔性屏幕的概念和不能大规模生产的工程样机,并声称自己已经征服了柔性显示技术,涉嫌抄袭。除了三星和lg,世界上的其他制造商距离整机108,000英里。这些话相当激烈。
同一天晚上,小米公共关系部总经理许发布微博反击:“你能摸瓷吗?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双折叠工程概念机阻碍谁呢?如果你喜欢,你可以自己做。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急于跳。”
1月25日,小米公共关系部向外界发布了一份声明.在解释了自己的技术研发并否认将miui从供应链原型中拿走的指控后,该公司回应了玉柔的谴责:“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些业内人士忽视了业内常识。”突然触摸瓷器,误导公众。”
玉柔于是开始选择沉默。然而,树想保持安静。1月28日,媒体发表了一篇长文章,质疑玉柔的融资、技术实力、大规模生产和销售。1月29日,玉柔就上述问题发表了一份长篇声明。
打了一周仗的双方似乎都想冷眼旁观,但敏锐的媒体嗅到了双方都不愿关注的一面:对于小米来说,它将如何面对日益残酷的手机市场竞争,尤其是产品创新不足和当前股价下跌等诸多问题;玉柔不得不面对如此严厉的批评,比如他是否是一家“骗子”公司,尤其是试图证明他最看重的折叠屏幕手机市场前景如何。
在一场黑暗的战斗中偷走了第一轮
小米折叠式手机的正式亮相时间相当微妙。
因为就在官方曝光的一天后,华为消费业务首席执行官于成东表示,华为将在2月25日至28日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9年世界移动大会上推出5g折叠屏幕智能手机。小米的早期曝光比华为早一天。
根据一些数据,华为之前推出5g智能手机的时间表是2019年6月,而这次是在2月底,这意味着华为已经大大提前了这款5g折叠式手机的发布计划。
三星也想领先。1月9日,三星高管向媒体证实,三星将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一款折叠式手机。此后不久,《华尔街日报》得到消息称,三星将在2月20日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展示这款可折叠屏幕手机,这是华为5g可折叠手机发布的前四天。
早在2018年8月,在三星galaxy note9的发布会上,三星手机部总裁高东振就表示,“不会让外界(等可折叠屏幕手机)等太久”,因为三星不想夺走世界第一款可折叠屏幕手机的头衔。
这几乎是一场关于时间和秩序的黑暗战争。
事实上,玉柔在2018年10月31日正式发布了折叠屏幕手机,外界也认为这是一个巧妙的计算。就在玉柔新闻发布会一周后,三星在开发者大会上公开展示了一款可折叠手机。
采访商业新媒体《我有客人》的创始人吴婷曾问玉柔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自鸿,这是不是经过精心设计提前几天发布的,刘自鸿没有正面回应。经过几次提问,他用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结束了这个话题。“也许你可以请我多喝几次咖啡,我可以告诉你。”。
事实上,抢占第一个市场正成为手机行业内讧的焦点。
2014年,跟随苹果技术多年的脚步,荣耀率先采用了双摄像头模块。这一下子提升了荣耀的品牌形象,即使两年后苹果开始采用双摄像头,也被嘲笑为抄袭中国手机制造商的技术。
在手机半导体行业,苹果和三星一度引领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华为的超越和三星的崩溃,安卓手机技术的领导者已经开始成为一家中国公司。中国手机制造商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屏幕指纹和全屏等技术的制造商。
正是中国手机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促使中国手机制造商这样做。
1月28日,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了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数据。去年,中国市场的总出货量下降了14%以上,但前五大手机制造商的整体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73%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88%。
这意味着手机市场已经变成了巨头之间的一场肉搏战。在两者差异不明显的背景下,任何产品的技术创新都可能成为打开局面的利器,更不用说折叠屏幕了,据说它有颠覆性的应用。
真的需要折叠屏幕吗?
但不是每个人都对折叠屏幕持乐观态度。
在接受《我有客人》采访时,海印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表示,他对用户是否需要折叠式屏幕有所怀疑。
玉柔柔派手机发布后,微博上也出现了类似的声音。很多人在相关新闻下留言,真的有必要折屏吗?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高的价格下(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幕手机可能从8999元涨到1万元以上),折叠屏幕手机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消费品。
然而,手机行业的人似乎并不怀疑折叠屏幕的方向。自2011年首次展示可折叠屏幕以来,三星一直被视为这方面的领先企业。三星高级副总裁金哈克桑(Hark-sang kim)曾表示,如何在保持手机便携的同时加大屏幕尺寸,答案是折叠屏幕。
“折叠屏幕是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折叠屏幕的成本和各方面的技术仍有一定的制约和挑战。”在不久前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光辉总裁赵明说。
vivo执行副总裁胡百善曾告诉36氪,考虑到目前该领域的技术水平、该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折叠屏幕的成本等因素,他认为柔性屏幕不会在2019年出现。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2019年折叠式手机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70万部,预计2021年将达到3040万部,2023年将达到5010万部。然而,根据digitimes的研究,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这意味着5年后可折叠屏幕手机的比例可能仍然很小。
"你认为哪种折叠屏风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面对《中国企业家》的记者,“荣耀渴望在折叠屏幕市场竞争吗?”赵明说:“有许多基础的东西需要突破,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从产品概念到技术发布,再到真正的商业应用,都要看谁做得最好,因为未来会有很多折叠屏幕产品,但谁解决得最好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技能。”。
与公认的折叠时间和弯曲半径的技术挑战相比,折叠屏幕的更大挑战可能来自产量。如果产量太低,单个折叠屏幕的成本会太高,这让用户难以承受。
这正是媒体质疑玉柔的致命问题。锌金融援引一名未透露姓名的员工的话说,玉柔的柔性屏幕产量不高,而且这一过程很难突破。
对此,玉柔在声明中表示,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投资110亿元的大规模生产线已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产出率不断提高,“高于同期其他传统生产线”。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玉柔的创始人刘自鸿就把“保密”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工作,所以在招聘初期,进入公司的员工甚至不知道公司主要在做什么,只信任介绍人和创始团队。
《中国企业家》之前采访过刘自鸿几次。他曾透露,2014年玉柔超薄柔性显示屏发布后,企业家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寻求合作甚至收购。玉柔最初想成为一家不铺开巨额资产的公司。然而,当寻找制造商合作制造柔性屏幕时,他发现经常有必要在没有任何合同保证的情况下泄露他的技术秘密。这使他最终决定建立自己的生产线。
自2015年生产线建成投产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在这三年中,许多国内制造商,如BOE和Visionox,也在设计柔性显示屏。不同时期的电视新闻报道显示,近年来他们的柔性屏幕的卷曲半径有了很大的进步。
刘自鸿被整个折叠屏幕手机产业链的不成熟所困扰,仅仅用柔性屏幕制造折叠手机仍然很困难。关于高端产品的研究,他曾透露,玉柔计划只开发驱动上下游应用的解决方案,然后将这些应用解决方案作为知识专利授权给合作伙伴。
目前,玉柔的C端产品已经推出了柔性手机、柔性屏幕服装、柔性屏幕红旗、柔性智能手写书籍等产品,这使得外界很难判断玉柔是一家主要从事消费电子产品的公司还是一家主要从事对B业务的半导体公司
风暴爆发了,关于折叠屏风的争论继续发酵。它辐射的不仅仅是小米和玉柔。
标题:小米柔宇 谁能折叠?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