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8字,读完约7分钟
高端短缺和低端过剩产品的质量亟待提高
国产农机触及“软肋”
“会用、爱坏、勤修”是国内农机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高端短缺、低端过剩”是我国农机行业发展的瓶颈。当前,农业机械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时期,相对落后的农业机械质量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要坚定决心,坚持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逐步缩短我国农机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解决“无机可利用”和“机械无用”的问题
自2015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行业结束了以往“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刚性需求驱动的增量市场不断转变为更新需求主导的股票市场。农机工业发展不平衡不足的现象凸显。高端不足,低端有余,核心技术缺失,产品质量亟待提高,“无机可得性”和“不好用机器”问题突出...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我国农机产业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跨越。
电力科技创新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7%,小麦、水稻、玉米的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已超过80%,但农业机械发展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40%,产区高效植保、秸秆处理和干燥机械化水平不高,马铃薯、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
因此,我们必须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平衡中国农机制造商协会会长陈至表示,目前,我国分散的小型农机企业很多,大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处于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之中,制约着农机行业的发展。今后,农机企业应着眼短板弱点,加快农机装备创新,开发适合国情、农民需求和先进应用的各类农机。要发展适应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也要发展适应小农生产和丘陵地区的小型农业机械。满足特色作物生产和特色农业需要的高效专用农业机械;农机企业应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对接,探索建立农机产品研发、生产和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易拓、雷沃重工、中联重科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企业集团始终坚持创新,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例如,拖拉机已经从机械换档发展到动力换档和无级变速。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广泛应用于柴油机,拖拉机自动化、远程控制、智能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苏州九福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也是技术创新的典范。公司始终立足于水稻插秧机等高品质农业机械产品的集成生产,针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在创新研发上取得突破,短短六七年间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导者。
促进产业协同
一个完整的农业机械产品通常由数百个零件组成。目前,国内农业机械技术的升级还停留在核心部件的研发和配套上。如采棉机的摘棉头、打捆机的打结器、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液压无级变速器等核心部件只能从国外进口。为了实现农机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农机主机企业必须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共同克服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瓶颈”问题,在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突破。
目前,中国农业机械装备行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机械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产业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大、中、小企业配套体系。但是,与农业机械制造强国相比,“大企业大而全,小企业小而不专”的现象依然严重,产业链不完善、缺乏协调仍是制约农业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陈至认为,在农机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必须在新整机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平等的关系,遏制任意降价、拖欠货款、到货等不诚信行为。一、鼓励大企业精干主业,小企业做专业化工作,建立上下游企业从产品R&D、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全过程同步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担的机制,形成现代农机装备行业社会化协作、专业化生产体系。
我们必须树立先进制造设备和先进制造技术共享的理念,推进传统制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陈至表示,目前,一些骨干企业开始应用erp、mes、pdm等信息技术,但由于数据不匹配和标准不一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因此,农机行业应构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生产要素互联的全产业链协调,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营销的需求。
加强质量建设
农业机械的运行环境复杂、时间敏感,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但这恰恰是国内农业机械的“弱点”。在用户眼中,国内农业机械“可用、坏、常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产品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不到国际先进产品的三分之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不到5%。
根据《意见》,必须加强农业机械的质量和可靠性建设。到2025年,农机装备门类基本齐全,关键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协调发展,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和技术供应基本满足需求,农机装备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质量是农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苏州九福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表示,九福农业机械始终坚持“质量就是生命,产品就是品质”的质量理念。关于农机产品质量建设,许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快制定精准农业、智能农业机械、绿色农业机械等标准,构建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标准体系;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设备检验认证制度;三是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最后,要督促农机装备行业开展诚信自律和质量改进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开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三产”专项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商业实体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关注工业品牌和服务势在必行。”中国易拓公司董事长赵剡水表示,易拓公司将加强质量和可靠性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和作业中的应用,引导智能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重点推进“互联网+农业机械作业”。
“为了促进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体系还将坚持目标、问题和需求导向,推进试验鉴定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科学制定农业机械装备产品试验鉴定标准大纲,填写智能化、绿色化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短板。”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农机检测鉴定站副站长刘旭表示,要积极开展农机新产品检测鉴定和质量认证工作,加强事后监管,促进农机企业升级,为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机械化全面、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保障。(记者刘辉)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国产农机发力攻“软肋”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