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

孩子们,像这样接触新技术

从起点开始,一群鸟遇到了第一层——两条管道之间的空缺口。一些鸟钻穿了空缺口,而另一些撞上了管道并被淘汰。经过几个连续的阶段,剩下的鸟变得越来越聪明。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会上,许多参与者扫描二维码,玩这个看起来像手机游戏的小程序。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

这是八年级“人工智能”学生的书《聪明的笨鸟》中的一个程序设计。孩子们需要理解笨鸟变得更聪明的原因,然后利用人工智能让它们避开障碍,通过编程顺利通过海关。

这套“人工智能”学生用书,涵盖3-8年级,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程”的研发成果之一,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发中心牵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教育科学研究院、Xi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赞助。新闻发布会上同时发布了三项成果,包括中小学人工智能设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设备配置方案、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的重视,人工智能迅速成为社会热点。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国家智能教育工程,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进程序设计教育”。2018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多层次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去年9月,“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程”应运而生。项目团队走访了部分中小学、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聚集了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等力量,开始了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研发。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

“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不是出版书籍,而是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希望孩子们理解,感兴趣,不要落后。开始后,将来有可能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教育部教育装备研发中心主任曹志祥说。

人工智能说起来简单,但是孩子们怎么能理解这个原理并对探索它感兴趣呢?“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打开人工智能原理的黑匣子,以及如何呈现知识。”项目组组长、教育部教育装备研发中心主任刘军波表示,最终项目组决定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形成四个模块:通识教育、技术体验、编程和智能机器人,并根据中小学教室面积和学生人数的实际情况提供设备和设备解决方案。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

这听起来像是高楼上的人工智能,它已经成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体验:自己建造一个“快递兄弟”机器人,独立识别货物,并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并自动卸载;设计控制灯光、窗帘等的“智能家居管家”程序...“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科学技术的原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人工智能不再遥远,而是可观的、可感知的和可触摸的。”刘君波介绍道。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

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但各地的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还面临着缺乏智能设备支持、缺乏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参与的顶层设计等困难和问题。通过“政府、行业、大学和研究”的共同努力,有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向更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

据悉,这些新成果将在今秋新学期进入北京、武汉、广州、Xi和深圳的中小学课堂。(记者关)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标题: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