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3字,读完约3分钟
⊙刘奕雯○编者溥
1月21日晚,中信建设投资宣布计划不超过130亿元,其中不超过55亿元用于资本中介业务,不超过45亿元用于自营业务。《上海证券报》指出,近年来,自营业务资金比重不断上升,券商自营业务融资规模甚至超过资本中介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出现了大量坏账,给券商带来了巨大损失。这项业务已经收缩,许多经纪人已将资金转向自营业务。
募集资金的使用倾向于自营业务
中信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资本中介业务的固定收益募集规模不超过55亿元,占42%;投资交易等自营业务规模不超过45亿元,占35%。两者的比例相对接近。
证券公司自营固定收益比重超过或接近资本中介业务比重是一个新现象。在2018年上半年或更早,自营经纪融资规模一直很小,主要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两个基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018年4月,海通证券发布了一项增资计划,计划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的不超过100亿元,占50%;扩大固定收益投资的自营规模不超过40亿元,占20%。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2018年5月,广发证券发布增资计划,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50亿元。其中,用于质押、金融整合等资本中介业务的资金不超过65亿元,占43%;自营业务规模不超过25亿元,占17%。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到了2018年底,情况发生了变化。国信证券于2018年12月发布了一项增资计划,计划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其中,股权质押、金融整合等资本中介业务规模不超过25亿元,占17%;投资、贸易等自营业务规模不超过60亿元,占40%。自营业务已经超越资本中介业务成为筹资的主要目的。
资本中介业务正在经历阵痛
在公告中,中国证券表示,近年来,证券公司的投资和交易业务已成为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证券公司的投资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整体投资策略日趋成熟和稳定,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另一方面,券商的资本中介业务在2018年经历了惨淡的一年。金融一体化的规模已经从2018年初的约1万亿元下降到2018年底的约7500亿元。除了股票质押的规模不断缩小之外,坏账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侵蚀了券商的利润。
最近,许多经纪人都宣布计提坏账准备。例如,太平洋证券累计盈利9.47亿元,净利润减少7.29亿元;工业证券累计盈利6.51亿元,净利润减少4.88亿元,以此类推。坏账准备的原因主要与股权质押有关。
一些证券公司的信贷业务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他们的证券公司最近没有增加新的股票质押业务。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股票质押业务仍在增加,但标准相对较高,将尽可能寻求高质量的项目。
标题:资本中介业务逐渐收缩 券商募资用途向自营倾斜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