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6字,读完约2分钟

核心阅读

当药品集中大量采购时,药品价格下降,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吗?制药公司会大量生产并停止在研发上花钱吗?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在保证药物剂量和支付的前提下,制药公司愿意交换价格,空仍有利润;获奖药物必须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这意味着质量得到控制;药品降价主要是通过定量采购来降低营销成本,而不挤压R&D成本。它还鼓励制药公司与功效和创新竞争,这有助于提升行业。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最近,“4+7城市药品集中批量采购”试点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据悉,在这11个试点城市中,25种种中标药品的原价为每年77亿元,而现在只需19亿元。一些评论员称这是“历史上最好的讨价还价改革”。

如果药品价格下降,质量会受到影响吗?如何保证制药公司的积极性?

挤水

控制流通成本

空仍然有利润

如何降低药品集中采购带来的价格?

"阿托伐他汀钙片,原价是39.5元,而中标价格是6.6元."北京嘉林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福介绍;“孟鲁司特钠片剂,原研究药物的售价为6.4元,我们的售价为3.88元,降价后我们仍能保持合理的利润。”上海安必生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计然说。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此外,还有氯吡格雷硫酸氢盐片剂,它的杀伤力极强。中标的深圳新力泰首先通过了中国的一致性评估,但遇到了采用低价策略的竞争对手。因此,该制药公司决定将价格从60.3元降至22.26元,最终中标。"在量入为出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大幅度降价."新立泰地区业务经理曾志表示。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有两家外国公司成了“黑马”,实现了原研究药物的“专利悬崖”——原研究药物吉非替尼片降价76%,福辛普利钠片降价68%,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价格低25%以上。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的负责人说,为了赢得竞标,他们的吉非替尼片剂已经降到了世界最低价格。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据了解,所有15家成功的制药公司,出于占领市场、替换原有研究药物、改造新产品等原因,均表示在保证药物剂量和支付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以价易量,降低流通成本。

然而,曾经主宰市场的一些制药公司这次却遭遇了“失败”。一家大型制药公司的销售经理说,他真的没想到竞争对手敢降价这么多。“药品要进入市场,流通成本高。首先,我们必须找到进入医疗保险的途径,然后进入当地竞标,最后进入医院。价格被代理商和医疗代表推高,这在许多地区都是如此。”考虑到药品营销的成本,这家制药公司提出了一个“保守”的报价,最终没有中标。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巧合的是,在接受调查的17家“不成功”的制药公司中,不少公司没有预料到竞争对手会大幅降价,也不愿意降低流通成本。

一些医学专家认为,预计制药公司将于4月7日在红海作战。大幅度降价将降低流通中药物的高含水量。由于“4+7”采购方承诺中标药品的剂量和支付方式,一些医药公司主动削减了营销和公关营销费用。此外,大多数中标的制药公司控制原材料的来源,成本基本锁定,所以他们敢于大幅降价。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在“4+7”期间购买的25种药物的平均价格下降了52%。然而,即使降价一半,制药公司仍将获得空.的利润审计委员会进行了两次调查,发现许多药品的生产成本仅占药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因此即使降低一半,空的利润仍将得到保证。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保证质量

药物需要评估

监管力度继续加大

有些人担心:如果药品价格下降,病人会得到劣质药品吗?

“4+7”的招募规则写得很清楚:入围药品是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估的仿制药或原药。这意味着药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而不仅仅是便宜、好或坏。

通过批量采购,上海已经试点3年了。当地三家三甲医院均表示,他们使用了近年来中标的国产仿制药,但没有质量问题。最初,上海建立了一套药品“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入围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环保等环节进行认证和规范,中标后继续跟踪检查。上海的经验已被纳入“4+7”集中采购。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当上海在2015年首次启动试点项目时,许多医院院长不愿意使用获奖的仿制药,认为药品价格太便宜,质量可能很差。但经过几年的实施,发现效果良好。获得“4+7”标的仿制药已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估,我们更有勇气做出决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剂科主任林说。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为了消除患者和医生对国产仿制药的不信任,医院有必要加强对医生用药的指导,医生也应加强对患者的解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主任卞小兰说,在上海的第一批试验中,一些药物减少了80%,患者起初并不信任它们,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他们打消了对质量的疑虑。这取决于医院与药剂师、护士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上海的实践证明,加强监管可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近三年来,上海市各批次中标药品的检验结果均达到国家检验标准,近红外光谱显示每批次质量稳定。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在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期间加强药品监管的通知》,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保障中标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促进竞争

迫使制药公司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

在“4+7”有数量的集中采购下,采购方保证了药品的用量和支付,中标的制药企业不再担心高流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医药公司很难通过医药代表来维持“公关”和“黄金销售”的营销模式。

那么,降低药品价格会给制药公司泼冷水,阻止他们创新吗?

首先,降低药品价格的原因是通过大量采购降低了生产和销售成本,没有必要挤压R&D成本。此外,创新药物的研发更多地依赖于资本市场的融资,如风险资本和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与仿制药的销售利润关系不大。

一些医学专家判断,在质量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个行业的痛苦时期。只有去除制药行业低效和分散的部分,中国才能从一个仿制药大国转变为一个仿制药强国。

一些制药公司敏感地意识到竞争规则已经改变。一位中标者的负责人表示:“新的竞争规则正迫使制药公司做出选择:要么改变,要么淘汰。”药品采购的新举措对提高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增强药品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过去,一些制药公司依靠公共关系进行竞争。现在,我们必须通过效率和性价比进行竞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洪亮说:“那些‘幸存’下来的制药公司希望变得更大更强。”

当然,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刚刚开始试点,在某些方面还有空的空间需要探索:比如,是独家供应还是两三家更好?如何更好地跟踪和评价药品质量?如何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寻找。

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人民日报(08版,2019年1月23日)

标题:药品降了价,质量不能差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