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92字,读完约10分钟
戴克股份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主要来自单一的海外供应商,存在过度依赖该供应商的风险。然而,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采购数据分析,报告期内采购规模大幅增加,不仅给戴克股份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近日,无锡戴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克股份”)发布招股说明书,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ipo)募集约4.58亿元人民币。《红周刊》记者在《红周刊》发表的“戴克股份赊销比例高,高增长收入涉嫌虚增”一文中,分析了戴克股份经营收入和产销存在的问题。事实上,除了之前已经分析过的问题之外,戴克股份还有其他问题: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来自单一的海外供应商,并且存在过度依赖该供应商的风险;在缺乏足够现金流入的情况下,采购规模的大幅增加给戴克股份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此外,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采购、库存和运营成本数据在交叉核对时异常。
原材料采购存在隐患
根据招股说明书,银粉是戴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报告期内,该原材料的采购金额占公司采购总额的94%以上。同时,招股说明书还披露,报告期内前五名供应商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的87.58%、98.86%、97.88%和99.14%。
从表面上看,五大供应商联合提供了银粉等原材料用于生产,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银粉是最重要的原材料,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同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购买的,总购买量分别占当前总购买量的77.65%、82.11%、79.77%和91.23%。如此高比例的原材料采购集中在一家公司,这很容易导致大量客户依赖的风险。如果dowa公司拒绝以任何形式向戴克股份提供银粉,戴克股份的生产和经营很可能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即使不出现这种被动局面,它也很容易在采购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往往被迫接受更高的采购价格,这可能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利润水平下降。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报告期内,银粉等原材料的需求和购买量迅速增加,除了生产和销售规模增加外,库存原材料也大幅增加。在2015年底的存货中,原材料的账面价值只有429.38万元,但是到2018年6月底,原材料存货的账面价值达到5530.18万元,增长了11.88倍。原材料采购的大幅增加显然对企业的营运资金有很大的需求。然而,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来看,戴克有限公司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报告期内,“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分别为-1824.89万元、-2414.4万元、-30927.66万元和-3763.05万元,多年经营现金流出不可避免地导致公司资金短缺,高资产负债率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3.21%、53.52%、54.18%和55.17%。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购买戴克公司原材料时,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很少能依靠商业信用使用,每个报告期末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别只有222.25万元、236.17万元、284.29万元和3257.85万元。其中,2017年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超过7亿元,但应付基金金额不足300万元。2018年上半年,信用证作为预付货款的凭证,货款在收到货物和信用证到期后支付,出现了大量的应付款项。但问题是,在“造血”不足的情况下,从长远来看,购买戴克股份的资金从何而来?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戴克有限公司的短期贷款大幅增加,2015年底仅为100万元,截至2018年6月底,短期贷款增加至3.23994亿元。此外,为获得更多资金,对冲短期贷款导致的高负债率,公司在报告期内还多次增资扩股,资本公积(股权溢价及其他资本公积)从2015年和2016年的110万元和2741.2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003万元和2018年上半年的194005800元。正是由于增资扩股,戴克有限公司放弃了数名董事席位,报告期内董事更换频繁。
因此,总的来说,不断增加的总采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戴克股份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甚至体现在异常采购数据、经营成本变化和库存数据上。
采购数据混乱
根据招股说明书,戴克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额几乎是同期的采购总额。例如,2017年主要原材料采购75,081.94万元占采购总额的99.29%(如表1所示),则本年度采购总额可计算为75,618.83万元。考虑到戴克购买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银粉、玻璃氧化物、有机树脂和有机溶剂,购买这些原材料的进项税一般按17%的税率计算,因此可以计算出戴克2017年含税购买总额为88474.04万元。
根据财务核算原则,财务报表中相同规模的现金流出或相同规模的应付账款等经营性债务的增加必须与含税采购总额相匹配,这通常是两者的综合结果,在财务数据的支持下,含税采购总额更加可信。
根据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2017年,戴克股份有90751.07万元“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年末预付资金为5291.57万元,比去年年末的1542.02万元增加3749.55万元。因此,冲减该预付资金后的相关采购现金流为8.700153亿元。与本年含税购买总额对照,含税购买1472.51万元因未支付现金而成为新的债务,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但截至2017年末,戴克公司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与采购规模相比非常小,只有284.29万元,比上年末的236.17万元余额仅增加了48.12万元,甚至还不到上述未支付的含税采购的一小部分,这意味着仍有约1424.39万元的含税采购,这两项都没有反映在资金的流出中
虽然2016年的采购明显少于2017年,但如果用上述方法分析采购数据与现金流量和负债之间的财务勾稽关系,可以发现结果差异更加明显。
根据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金额及其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和17%的增值税税率,可以推断2016年含税采购总额为28450.14万元。同期,公司“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70322亿元。剔除预付资金增加487.3万元的影响后,本年度采购相关现金流量为2.65449亿元。同时,2016年末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仅比去年年末增加13.92万元。
经过对多项数据的交叉核对,可知总现金流量和营业负债仅支持26558.83万元的含税购买金额,即该年度仍有1891.31万元的含税购买金额,即使考虑到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长期资产的增加、相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购建所支付的现金以及票据的背书,这部分含税购买金额的合理性也不能成立
奇怪的是,与上述两年数据的明显偏差相比,2018年1月至6月采购与相关财务数据的勾对结果差异很小,几十万元的差异与几亿元的采购规模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总体而言,戴克股份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的购买数据存在明显偏差,需要高度警惕。
库存和成本不匹配
报告期内,戴克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98%以上,其中大部分超过99%。同时,直接材料分别占主营业务成本的95.51%、98.76%、99.38%和99.17%,是经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原材料购买后,经过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价值转移过程,相关的原材料成本将在产品售出后结转到经营成本,而未售出的产品和未使用的原材料将不可避免地留在库存中,它们之间存在合理的匹配关系。然而,根据戴克股份的数据,这种匹配的合理性显然是有争议的。
例如,2017年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为75081.94万元(见表2),同期直接材料经营成本达到70072.03万元。将采购与成本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采购后仍有5009.91万元的主要原材料没有完成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这反映在库存相关项目数量的增加上。由于2017年末存货中有3120.86万元的原材料,比去年年底同一项目的金额高出1887.27万元,这意味着除了这部分新增原材料的影响外,当年采购中还有3122.64万元,需要反映为新增存货的原材料成本。
事实上,2017年底的商品库存只有1863.36万元,远远低于理论上仅从总量上应该增加的原材料成本。如果考虑到年末存货较去年年末增加了870.59万元,直接材料在主营业务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为99.38%,新增存货的原材料成本实际上只增加了865.19万元。也就是说,2017年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高达2257.45万元,没有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也没有在存货中得到合理反映。
综上所述,虽然从财务数据的勾稽关系来看,2018年1月至6月的采购数据是合理的,但如果这一时期的采购数据与经营成本和库存数据相匹配,则差异较大。
2018年上半年,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为409,044,700元,而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采购金额为361,675,500元(占99.17%),理论上47,369,200元反映在存货增加上。事实上,截至2018年6月底,5574.46万元的原材料库存仅比期初增加2453.6万元。同时,新增存货48.67万元,按99.17%的直接材料比例计算,仅反映原材料成本增加48.27万元。综上所述,2018年上半年的库存变化仅支持了2501.8万元的采购盈余。
奇怪的是,在2016年采购数据的不合理结果下,采购、运营成本和库存之间的匹配关系已经变得正常,数量上没有太大的差异。
显然,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戴克股份的购买数据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进一步合理解释。■
[编辑:梁爽]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色周刊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仅供参考。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仅用于传播目的,并不代表《红色周刊》的观点,也不能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所以操作风险由你自己承担。
标题:帝科股份原材料采购有隐患,采购和成本核算疑点较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