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51字,读完约10分钟
政府工作原始报告:更好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管理,促进房屋租赁市场稳定。
发展报告原文: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研究建立租赁住房与经济适用房的联动机制,多渠道筹集5万套租赁住房和6万套政策性住房。通过改造现有的商业和闲置工厂,我们将增加员工的出租宿舍,以满足各类人员的住房需求。
在今年的市人大会议上,企业职工的住房问题成了代表们的热门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好地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北京青年报》记者围绕企业职工住房及相关租金上涨问题,采访了几位市人大代表。
“企业职工住房”引起了企业代表的共鸣
市人大代表、北京柯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青在企业环境座谈会上提到,职工住房问题是困扰许多企业的难题,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压力。各地也推出了经济适用房项目,但企业员工仍存在不足。“与员工沟通时,他们总觉得各种经济适用房政策离他们很远,或者他们没有资格申请,或者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申请。”
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表示,职工住房支出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的隐性成本。租金的增加增加了城市中所有工商业的经营成本,这将削弱产业竞争力,降低人才的吸引力,甚至可能造成现有人才的流失。
许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监管,限制相关中介平台。在住房租赁市场,我们将严格控制住房垄断和租金上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企业,公开曝光。另一方面,政府和市场租赁机构共同努力,多渠道筹集住房,增加供应,解决租赁住房供应紧张的问题。此外,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立法,保护承租人的权益,这是激活城市人力资本的关键。政府和市场租赁机构有必要共同努力增加住房供应。政府应该利用更多的渠道筹集住房来解决租赁住房供应紧张的问题。
员工宿舍应该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针对众多代表反映的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娄建波认为,目前,主要为城市提供服务保障的职工感到住房困难,如店员、餐厅服务员、快递员等。“我曾经建议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出租房,发展集体宿舍。去年,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发展出租员工宿舍的意见(试行)》正式通过。这是北京第一次出台集体宿舍政策。”楼建波表示,通过配合救助和整改,促进升级和政策落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
市人大代表、首开集团董事长潘立群表示,今年首开集团有一个项目,用集体土地建设出租房,包括职工宿舍。主要提供给项目周围的企业。的确,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职工住房困难的问题,但目前,就开发企业而言,它们主要依靠集体土地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困难的是土地的来源。政府应该考虑雇员的住房问题。对于许多大型企业来说,宿舍应该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甚至在规划一个功能区时,宿舍问题也应该考虑。例如,我们正在建造的环球影城将会有大量的员工。围绕这些大型娱乐和文化设施,我们应该考虑建设员工宿舍。单靠商品房很难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这也是一个应该在职业和居住平衡中考虑的问题。
闲置的购物中心办公楼被改造成了“集体宿舍”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经济适用房投资中心党委书记严敬对《北京日报》记者说,企业家们在谈论自己的感受。租房是北京住房保障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措辞,我非常激动。报告建议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把这两种制度并列在一起是一种全新的提法。”更令严敬感到兴奋的是,《国家经济发展报告》也提到,“通过改造现有的商业和闲置工厂,增加员工的出租宿舍,以满足各类人员的住房需求。”严敬认为,这为下一步解决租赁市场问题、企业员工住宿问题以及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的就业住房平衡指明了方向。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1月17日晚举行的“公民对话最高领导人”会议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许也对出租房问题作出了回应。许表示,北京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推进集体土地上租赁住房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启动12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可提供近12000套住房;分配了32,300套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将闲置商场的办公楼和酒店改造改造为员工出租公寓和集体宿舍。有15个改造和重建项目,面积约18万平方米。
针对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许表示,下一步要下大力气加快发展,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要增加租赁住房的有效供给,利用闲置的商场、办公楼等。改造和重建一批出租公寓和职工集体宿舍,有效解决居民租房需求。完善房屋租赁监管平台,为租户申请居住证、落户、子女入学、提取公积金等提供越来越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中介和房屋租赁企业的监管。
焦点
在工厂大楼和购物中心重建宿舍有什么困难?
今年的《发展报告》建议通过重建现有的商业和闲置工厂来增加雇员的出租宿舍,以满足各类人员的住房需求。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经济适用房投资中心党委书记严敬表示,在这些存量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是最好的办法。“那些不符合非资本功能的产业都走了,房子留在这里。这房子有什么用?有些可以改成员工宿舍作为出租房屋。2019年,这应该是一个政策方向。如果能实施,那就太好了。解决北京租赁市场需求,稳定预期,促进良性产业形成。”
市人大代表、首开集团董事长潘立群也认为,利用股票进行转换是解决员工住房需求的一种方式。不过,潘立群也指出,厂房和商场改建为员工宿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原厂房需要改建为员工宿舍,并考虑空房的布局、水、电、气。标准是完全不同的,它的装修费用会比较高。此外,这类房屋改造后,由谁来运营以及如何运营可能需要从立法层面解决。
长期租赁公寓的模式能持久吗?
近年来,长期租赁公寓已经成为住房租赁市场的一支生力军。然而,自去年以来,一些长期出租公寓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一些长期出租公寓甚至暴露出垄断住房和抬高租金的行为。长期租赁公寓模式能持续下去吗?
潘立群认为,长期租赁公寓也是租赁市场的一种新产品,也代表了一种探索。这种产品的一个特点是其沉重的资产。例如,万科在中关村的自持商品房自持成本相对较大。到目前为止,它仍在探索如何通过租金收入弥补成本。如果一些中介企业或长期出租公寓抬高租金,政府应该干预控制,但总的来说,它应该尊重市场,它有自己的消除机制。
至于长期租赁公寓,严敬认为去年就有一些长期租赁公寓出现,这种模式目前看来是不可持续的。一些长期租赁公寓的企业从事租赁住房,以发挥资本,这不会持续很久,因为它没有盈利模式。政府应努力促进机构扩大出租住房,如集体土地建设出租住房。政府应该加强对其住房的总体规划,而不能仅仅依靠市场。
如何建立租赁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的衔接机制?
发展报告建议研究和建立出租房屋和公共租赁房屋之间的联系机制。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房地产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娄建波表示,政府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低于市场价格,这可以减轻租房者的负担。然而,公共租赁住房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公共租赁住房。此外,每个人的住房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一些人来说,公共租赁住房的位置不合适,他们还需要租用商品房。北京一直在实施房租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人可以申请。“众所周知,公共租赁住房意味着政府向住房付款,而租赁住房意味着政府向房客付款。通过两种不同的货币补贴措施,它可以在减轻租房者的经济负担方面发挥作用。”
摄影作品/沙南
对话
需要立法来防止转租和出借公共租赁住房
对话:北京市人大代表、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党委书记金伟
北京日报:今天在各个地区推出了很多经济适用房。为什么许多企业员工觉得这些房子离他们还很远?
严敬:目前,北京的经济适用房主要面向北京居民。如今,许多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都有很大比例的非北京员工。今后,我们应该在经济适用房领域加大对非北京市民的支持力度。
《北京日报》:我们在解决企业职工住房问题上面临哪些不足?
严敬: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住房保障主要是针对中产阶级的,今后我们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我们应该为服务北京的基本人群提供住房保障,如快递兄弟、家政服务人员和环卫工人。过去,这些人中有许多住在非法建筑里。今后,这些人应该纳入住房保障。另一方面,它针对的是人才,尤其是那些符合北京城市功能的人才。他们的需求特别大,而目前的保障远远不够。
《北京日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出台进一步规范和管理房屋租赁市场的政策措施,以促进房屋租赁市场的稳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稳定租赁市场?
严敬:北京租赁市场的供给体系应该通过两个体系来构建:市场体系和政府保障。目前,租赁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市民只能找一个像连锁住宅这样的中介来租房子。今后,我们应该在市场体系中增加租赁住房的机构所有权。此外,要改革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多渠道供应租赁住房。应从土地、金融、行政、法律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最后,政府应负责基本保障,市场应解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北青报》:在市场租金高的情况下,一些人利用公租房牟利,存在转租和出借公租房的问题。如何结束这种现象?
金燕:现在,一方面,市场租金上涨很快,但是保障房的租金仍然比较低,所以空有一个盈利的空间,存在转租和出借公租房的现象。北京目前虽然通过人防和技防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目前只能从合同法的角度来处理。但事实上,转租和出借违反了公共利益,这相当于政府转移他人的利益来保护你的住房需求。目前,只能采取一些行政措施进行处罚。经济适用房的诸多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这就要求尽快将经济适用房立法提上议事日程。
祝开云王斌
标题:“企业职工宿舍”难题如何破解?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