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7字,读完约7分钟
核心阅读
与京津冀地区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相比,废动力电池回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然而,如果废动力电池流入非法渠道,不妥善处理,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实施方案。三地将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联盟,构建涵盖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梯级利用和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安全、规范、高效回收。
截至2017年底,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32.6万辆,占全国的21.3%。从2018年开始,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迎来了大规模退役,仅2018年就有3466吨退役,2019年将飙升至6483吨。
众所周知,废动力电池流入非法渠道,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如何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记者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了解到,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政府近日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回收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根据规划,三地将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联盟,构建涵盖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梯级利用和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安全、规范、高效回收利用。
回收系统
强化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
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大,不仅推广数量多,而且产品范围广、覆盖面广,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7年,仅北京就发布了7批25家企业的88款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和4批14家企业的46款纯电动及燃料电池商用车。
然而,与新车生产和销售的普及相比,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北京、天津此前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要求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承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责任,但实际上,京津冀地区动力电池回收服务体系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原因是此前的政策对回收体系建设没有提出明确的条件和具体要求,回收服务网点缺乏相关标准,建设成本高。
“其次,我们必须强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的主要责任。”北京市经济信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地区所有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汽车生产企业应在京津冀地区至少建立三个回收服务网点,并及时向公众披露回收服务网点的相关信息。鼓励在电池保修期内通过“换一换一”的方式回收汽车维修电池,并通过补贴和折价从消费者手中回收“保修期外、新能源汽车报废前”的废旧动力电池。
如果新能源汽车报废了,如何回收动力电池?报废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由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拆解,拆解后的动力电池出售给回收服务网点或综合利用企业。新能源汽车应该彻底报废。如果动力电池丢失,新能源汽车车主应出具电池已回收的相关证明,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落实生产企业主要责任的关键在于不要把系统变成纸老虎或稻草人。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三地将建立企业追偿责任落实与信用体系相衔接的机制,并考虑对严重失信企业实施跨部门联合处罚。
阶梯利用率
加快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的研发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8年,其性能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当电池容量降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动力电池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但进入回收流程后可能不会立即报废,也可用于储能和备用领域,从而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周期,降低动力电池的使用成本。
据业内人士称,电池级联利用的概念由来已久。干电池用于电动玩具后,可以继续用于遥控器,这是最简单的电池级联利用。在京津冀地区,许多企业积极开展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探索和示范工程建设。例如,卫玠电力完成了蓄能电站梯级利用的试验,为公司供电;中聚新能源成功完成了1mw储能领域的梯级利用试验,可应用于峰谷电量平衡和应急用电。
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10446吨,梯级利用市场非常广阔。为此,三地将加大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产业的支持力度,如支持企业在通信基站备用电源领域开展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商业示范项目建设,在电能存储系统领域进行示范验证,在移动充电、家庭储能、风光互补路灯等领域进行探索应用。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租卖”、“提供服务”等新的经营模式和新形式,推动更具活力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市场化创新和发展。
实现科学合理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前提是能够快速评估剩余能量、剩余寿命和性能。然而,这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难以有效支持动力电池的大规模梯级利用。因此,京津冀地区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基于大数据的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的研发,判断电池的可用性,实现电池回收的分类判别和梯级利用情景的模式匹配,构建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系统方案。
梯子使用,安全第一。试点方案明确要求,梯级利用企业在进行相应的申请前,应获得原电池生产企业的授权或技术支持,对梯级利用电池产品生产、测试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动力电池进行回收,集中存放并移交给回收企业,承担梯级利用电池的安全和环保责任,并对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梯级利用电池的后续使用安全。
拆卸和再生
京津冀区域企业辐射的合理布局
当动力蓄电池没有使用价值时,回收成为它们最好的“目的地”。
一方面,动力电池含有大量的贵金属资源,被称为“城市矿产”。回收动力电池中的镍、钴、稀土等有价金属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废旧动力蓄电池资源可以减少铅酸蓄电池和新型锂电池的生产,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
据报道,废动力电池的回收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电池是无害的,固体废物减少,也就是说,电池是安全的,环保的,并精细分解成正负粉末和其他材料。在第二阶段,拆除的材料最终被回收。
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料汽车在核心总成和结构布局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具有不同的车身结构、动力电池形状、嵌入方式和安装位置,该地区现有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无法满足报废新能源汽车拆解的技术要求。为此,三地将共同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技术升级,加强安全、环保、高效拆解动力电池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为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拆解做好技术储备。同时,促进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合作,为其提供电池安全拆解指导手册及相应的技术培训。
由于严格的环保压力,京津冀地区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较高,使得京津冀地区动力电池回收项目难以落地,但为违规违法企业创造了空的生存空间,使得行业监管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三地将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能够辐射京津冀区域的资源回收企业,满足京津冀区域的资源回收需求。
《人民日报》(2019年1月17日,第10版)
标题:回收体系上岗 再生利用更广(经济聚焦)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