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10字,读完约7分钟

山东省日照市农村商业银行开展“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活动,提升农民信用意识。图为东港区后村镇北山西头村银行工作人员(左)返回种植户。新华社记者范照片

四川省三台县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循环农业,引导农民建沼气池,改变落后面貌。图为塔山镇华光村万头养猪场沼气配套工程。照片由王海祥(中景视觉)拍摄

1月14日,江西省新余市官潮镇居家服务志愿者为贫困农户和留守老人带来了当地人民喜爱的十景、扇子舞等地方文化表演,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赵春亮

□中国农村治理滞后于农村发展,已成为制约中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乡村治理制度与城市治理制度的区别在于,乡村治理是乡村集体制度与村民自治制度交织下的治理。

□以党的领导为大局,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优先的治理模式,是农村走向善治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使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中央农办副主任韩军表示,要实现农村的善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全局,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加快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格局。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自主解决矛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开县红村村民周楣声(音译)表示,邻里之间存在矛盾,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规章制度和村委会。当涉及到承包土地的调整和集体收入的分配时,村民们将集体讨论并作出民主决定。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通过村委会等议事监督机构,广泛参与村庄治理。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像开先宫村一样,目前中国很多村庄都制定了村规民约。

"与城市社会不同,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张小山认为,乡村治理制度与城市治理制度的区别在于乡村治理是村集体制度与村民自治制度交织下的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党国盈表示,源于地方社会的村规民约一直是传统农村治理的基本规范。如今,村规民约不再仅仅是维持生产生活秩序,而是逐渐转化为调节农民、集体和他人利益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村民利益的整合。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韩军认为,农村地区的许多社会问题可以归结为“三”这个词。农民缺乏组织动力和联系、凝聚力和向心力、利益纽带、情感纽带和互助纽带。因此,创新农村治理,提高农民的社会组织化程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集体经济组织的纽带作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使农民得到引导、教育、服务和管理,使农村每一个家庭都能紧密联系、守望相助、亲密无间。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村民自治尤其离不开党的领导。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128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3500万农村党员,这是农村善治最坚实的基础。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不强,抓好重大任务的落实是试金石和磨刀石。当前,农村正处于战胜贫困、促进农村振兴的决战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在这些重大任务中发挥领导作用。”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许多农村积极开展村民说话、新乡村治等自治实践。

依法规范行为

在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村民之间利益冲突的风险增加;空扩大了农民的自主选择行为,但没有及时形成合理的约束规则。另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封闭的村庄正在迅速开放,出现了许多“人口净流出村”和“人口爆炸村”。农村治理的对象已经从原来单一的农村单一主体转变为开放多元的城乡公民混合主体。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村社会的法治氛围与城市有很大差距,很多人很少想到用法治来解决问题,甚至有些村干部没有法治意识,有些农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缺乏法治观念。因此,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采取适合农民“口味”的普法方式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理解和学习法律。同时,要通过培育市场契约精神来引导和规范农民的经济行为。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江西省永丰县在农村开展了“普法”和“法律骨干”培训项目,建立和完善了“一村一名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了乡镇综合管理中心可视化网络建设,引导群众了解、理解和运用法律。同时,为实现农村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全县实行“村选”和“乡选”的人民调解员模式,聘请当地人才担任调解员,群众自主选择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如何推进法治?目前,大量的中青年农民工外出工作,即使他们在当地工作,他们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增加收入上。他们不热衷于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参与乡村公共事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乡治理行为更快、更有效,治理透明度提高。在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不同层次的法律顾问微信群,推动村法律顾问面对面咨询和网上指导解决并重,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用道德统治春风

近日,湖南省东安县井头圩镇党委将“孝敬老人爱心模范”的牌匾送到姜美华在江家院村的家中。80多岁的姜美华说:“我媳妇很孝顺。自从她嫁给我家十多年以来,她从来没有反对过我。”东安县通过了“十星级文明家庭”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传承良好的家庭作风,培育文明的农村作风。为了防止红白喜事,县马头湾村成立了红白会,指导村民组织红白喜事,杜绝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该村还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组织关爱活动。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农民的精神是否旺盛,乡村风格是否好,这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村文化特征逐渐丧失,维系农村社会秩序的农村精神逐渐瓦解。在一些农村地区,家庭观念逐渐淡化,社会道德不时受到侵犯。在一些地方,婚礼和葬礼大规模举行,攀比和过度消费的趋势很普遍。在这方面,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探索,提倡发扬优良传统,形成了文明的乡村风格、良好的家庭风格和淳朴的民俗风情。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从农村发展的历史来看,尽管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传统仍在延续,“礼俗”的力量在维护乡村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利用道德讲堂、乡村历史博物馆等场所,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孩子、好亲家”、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他们周围的“人间慈善”,形成了一种新的时代潮流,形成了一种“大事一起做,好人坏人判断,一切由别人管理”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在未来的乡村治理中,自治的事物将逐渐减少,法治的事物将逐渐增加,城市和乡村将逐渐在治理体系中汇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事务部长叶兴庆表示,应该更加重视德治,因为自治和法治都有成本,而德治的重要作用是降低自治和法治的成本,降低农村社会的运行成本。

标题:如何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