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6字,读完约4分钟

毫无疑问,保险基金已经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保险业银行存款余额为2.32万亿元,是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的重要来源。保险业还通过投资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直接为实体经济融资,总额达到7.58万亿元。截至2018年11月底,保险资产管理部已启动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1018项,总申报(登记)规模24237.3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重要融资支持。

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还需增强“内生动力”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向高质量发展,因此对长期稳定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有专家指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长期金融支持,但现有的金融供给无法满足需求。虽然从总量上看,中国不存在资金短缺和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但从结构上看,银行体系中的短期资金和债权资金可能是过剩的,但长期资金和股权资金明显不足。后者是人寿保险基金的强项。

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还需增强“内生动力”

据估计,大约85%的保险基金是人寿保险基金。寿险资金在保险资金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首先,寿险基金主要着眼于长期投资,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能够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资金提供者。一方面,在资金供给方面,寿险行业可以提供大量的中长期资金,补充其他金融部门的短期和流动性资金。另一方面,在资本价格方面,寿险资金主要关注固定利率,追求资产负债匹配和合理回报,成本相对稳定。其次,寿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特点,这使其能够满足现实经济项目的资金需求。第三,寿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和途径非常多样化。人寿保险基金不仅可以通过债权、股权、债权组合、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和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投资实体经济中的重大项目,还可以同时提供融资和风险保护服务,从而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

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还需增强“内生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长期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寿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也需要增强“内生动力”,从而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支持。

要提高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增强“内生动力”方面,要继续推进寿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瑞士再保险西格玛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平均保险深度为6.1%,欧盟、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深度基本保持在8%以上,而中国的保险深度仅为4.6%,保险渗透明显不足。2017年,全球人均保费为650美元/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均保费高达2500至4000美元/年。相比之下,中国2560元/年(约384美元/年)的保险密度是不够的。寿险资金是寿险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寿险业发展不足,不利于长期高稳定的资金积累,制约了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还需增强“内生动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的密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年,中国的保险深度仅为3.0%,2017年增至4.6%。中国保险密度的发展趋势相似。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人均保费收入从每年不到500元增加到2017年的每年2560元(约合每年384美元),最近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6.5%。随着中国居民对医疗保健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预计这将推动长期寿险基金的稳步增长,从而增强寿险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还需增强“内生动力”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寿险资金需要继续加快转型步伐,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一些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寿险行业以高债务成本争夺储蓄,这迫使高风险投资。高结算利率容易导致利差损风险,高渠道费容易导致费用差异风险。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寿险投资活动主要以债务活动为主,寿险转型不充分导致债务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可喜的是,在严格监管的推动下,保险业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产品结构、保费结构和渠道结构的转型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为了满足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保险业无疑需要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

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还需增强“内生动力”

再往前走一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背景下,寿险业只有进一步增强其“内生动力”,才能积累长期资金支持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从而为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巨大支持。

标题:寿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还需增强“内生动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