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2字,读完约3分钟

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12月末m2增长8.1%

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继续增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月15日发布的2018年财务数据,截至12月底,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1%,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增长2.64万亿元。

"信贷增长率大幅反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济表示,2018年12月,信贷同比增长4956亿元,信贷增速回升0.4个百分点,至13.5%。

从效果上看,中国人民银行投放的流动性基本上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18年小额贷款呈现出总量增加、范围扩大、价格下降的特点。从数量上看,普惠小额贷款的年增量比上年翻了一番。截至2018年底,普惠小额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全年增长1.22万亿元,是去年的两倍。

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 12月末M2增长8.1%

金融支持覆盖范围更广的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数量增加约30%。截至2018年11月底,普惠小额贷款支持了1713万个小微企业实体,比上年末增加了387万个,增幅为29.2%。

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2018年12月,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平均利率为6.16%,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在人民币信贷大幅增长的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下降。据初步统计,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长19.26万亿元,比上年减少3.14万亿元。

“多一个,少一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银行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局长阮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2018年社会融资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银行表外资金减少,这是结构性去杠杆化的结果,也与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平台相关产业和债务压力较大的国有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 12月末M2增长8.1%

2018年全年,由于监管力度加大,银行表外融资明显减少。2018年,委托贷款减少1.61万亿元,同比减少2.38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901亿元,同比减少2.95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343亿元,同比增加1.17万亿元。

表外融资的下降不仅“拖累”了社会福利,也给m2的增长带来了压力。数据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收缩,全年净减少3.2万亿元,对m2增长构成压力。严介绍说,央行早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16.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6万亿元;债券投资增加4.7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3%。

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 12月末M2增长8.1%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表外融资下降对m2的收缩效应,实现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阮对说:

另一个担忧是,12月份m2的增长率与去年持平,但为什么m1的增长率会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8年,m1增长1.5%,比上年下降10.3个百分点。

“m1增速下降主要反映了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性变化,并不代表总流动性规模的变化。”阮说,m1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一方面,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工具和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迅速,社会对m1的需求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央行的研究显示,当前房地产销售放缓以及平台公司金融纪律的加强,导致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小幅增加。(记者陈)

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 12月末M2增长8.1%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汪洋

标题: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 12月末M2增长8.1%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