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1字,读完约4分钟

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建立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苏州高新区自发展以来,已从“运河时代”进入“太湖时代”,成为苏州的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苏州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依托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着力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新一代新兴产业,加快从“高技术制造”向“高技术智力创造”和“高技术创造”的跨越,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841亿元,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苏州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苏州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医疗器械产业被批准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1%和55.3%。在2018年第一批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名单中,选择了嘉士达、西门子等六家企业智能生产车间。

苏州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苏州高新区依托214武器、AVIC迅雷研究所等军工科研院所,发挥CNNC苏阀、华鹰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东陵科技、长光华核心等一大批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一体化。“人从军”的优势,形成了空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整个领域军民融合的特殊产业。

苏州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为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工程,苏州高新区加强了顶层工业设计。在发布《高新区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还发布了多项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政策和苏州高新区瞪羚企业培育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了“1+5”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设备和生物医学、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为全地区吸引投资和人才奠定了政策基础。根据“瞪羚企业”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高新区将聚集150家有影响力的瞪羚企业、200家瞪羚养殖企业和30多家上市企业。最近,本地区企业天骏科技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坐标测量仪达到了国际顶级水平,最高精度为0.3微米。中国已经成为继德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同样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国家。

苏州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苏州高新区将庭院视为重要的创新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苏州基地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地理时间空云平台;浙江大学江苏研究所“R&D与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拥有141名人员,引进了17个研究团队,注册了10家企业,建立了5个专业研究中心。截至2018年9月,全区共引进孵化企业1300家,完成年度目标的91%,完成产业化项目418个,超过年度任务。高新区将进一步扩大与南京大学、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科学院院系等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合作,充分发挥合作大学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人才交流,力争到2020年新增30个主要创新载体。

苏州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直以来,苏州高新区创造了一个适合创新的生态环境。凭借良好的人才支持政策、完善的产业支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引进了900多名领军人才和2.52万名高层次人才。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地区力争到2020年达到3万多名硕士以上高端人才,其中博士3000名,各类领军人才2000多名。

苏州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苏州高新区探索基础良好的知识产权企业,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整体水平,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集群。截至目前,集聚区已落户8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机构的成立或进驻,满足了进驻机构的各种需求。截至2018年10月底,苏州高新区共有56家企业拥有20项以上有效发明专利,850多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110.35项有效发明专利。(孙保平)

标题:苏州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