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7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杨毅
在经历了资本寒冬的2018年底,物联网领域的一次融资引起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近日,国内物联网技术企业g7披露完成新一轮融资3.2亿美元,创下中国物联网领域迄今最高单笔融资金额。
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物联网有望成为新一代产业发展的方向。2018年,大量与物联网相关的政策出台,涉及居民消费、物流运输、医疗卫生、质量管理、建筑等领域。
物联网领域的融资和交易随之而来。2018年,大量深入物联网垂直领域的机构获得了资本关注。在新三板市场,据郑光恒生证券统计,从2018年初至2018年11月底,379家新三板物联网企业的总成交量为1.63亿股,总成交量为5.83亿元;371家新三板物联网企业进行了竞价转让;49家公司进行了固定收益筹资,发行了近4亿股股票。预计筹资金额为18.8亿元;新三板物联网M&A事件37起,涉及金额1.53385亿元。
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物联网不是一项非常新的技术。据业内人士称,上个世纪学术界开始兴起的本质上是一个传感器、多层次网络、云服务器和后台软件服务系统,但物联网确实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伟大技术产品。物联网将以前孤立的技术连接起来,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将它们相互连接起来,并服务于不同的行业。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在终端上的延伸和扩展。不同之处在于用户终端的扩展和扩展,能够在任何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交流,实现万物的互联。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从上到下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主要分为面向C端的消费级物联网,涵盖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持终端和娱乐设备、医疗保健等。面向B端的工业物联网、面向农业物联网、面向G端的城市服务物联网,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和汽车联网。
在供需双方的推动下,物联网进入了以基础产业和规模消费为代表的第三次发展浪潮,物联网技术和解决方案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不断加快。根据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2018年),2013年物联网行业的应用普及率为12%,2017年超过29%。据估计,到2020年,超过65%的企业和组织将应用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迅速。根据未来产业研究所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细分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到2018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将达到2.05万亿元,增长率为174%。据估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7.24万亿元。
子行业欢迎资本进入
物联网的巨大发展潜力也吸引了资本布局。据相关统计,从投资角度来看,全球投资集中在几大领域,如物联网it服务、汽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海外投资公司对物联网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和科技零售业等六个子行业最感兴趣。
统计显示,2017年,物联网行业国内投资交易数量达到363笔,外资交易数量达到532笔。在各个子行业中,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获得的投资最多,超过一半。
除了获得vc/pe融资,新三板市场也成为物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替代场所之一。根据郑光恒生证券的统计,从2018年初到11月底,有16家新上市企业进入物联网。在新三板上市公司中,有238家公司涉及物联网应用层,占新三板物联网公司的一半以上。在平台层面,参与网络层和感知层的公司最少。
根据郑光恒生证券统计的新三板物联网企业固定收益数据,从2018年初至11月底,49家上市公司开展了固定收益募集,共实施固定收益50次,发行近4亿股,预计募集资金金额为18.8亿元。其中,聚信综合公司完成了两次固定增长,其余48家公司完成了一次固定增长。NEEQ的融资能力已经恢复,10家公司发行了1000多万股,6家公司预计筹资超过1亿元。定向发行的目的基本上是补充营运资金和项目融资。
技术发展最终需要回归的本质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人口红利正在耗尽,消费市场上的智能硬件产品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的流量门户,而物联网无疑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是值得考虑的一年,也是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打开缺口的一年。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来,工业、交通、能源、汽车等垂直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深入应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自身的业务变革,积累了大量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平台建设和运营能力。目前,他们正逐步尝试开放自己的能力,以在同一行业或其他行业中实现物联网应用。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伯林认为,2018年是物联网真正从示范走向实际应用的第一年。任何新技术都会带来市场的颠覆和洗牌,同时带来更大的增量市场。在当前的经济低迷时期,由物联网技术催生的新市场必将呈指数级增长。善用物联网技术,无疑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白皮书(2018年)指出,虽然物联网的行业普及率在不断提高,但利用物联网实现大规模变革的行业企业比例不高,其动力来自物联网技术、产品、平台、解决方案等的上游供应商。明显大于下游用户主动需求驱动的功率。物联网行业供需失衡开始显现,物联网行业供需对接仍需推进。
分析师认为,对物联网领域的投资,经过几年对尖端技术的热情,最终将需要回报来实现其价值本质。真正能够存在并在未来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获取数据并提供辅助功能的公司,以及后端数据平台公司。
标题:物联网领域能否搭上资本“快车”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