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5字,读完约7分钟
我们的记者张红彬·雷和平
记者王雨辰
编者按:农村工业振兴发展是一个提升资源价值的过程,需要良好的政策支持、理想主义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者以及有效的资金支持。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名记者前往陕西省南部的安康市,采访了陕西省汉滨县和资阳县金融支持农村振兴的情况。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这个传统的贫困地区给记者们带来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不畏艰险的意志,以及一群致力于改变家乡贫困的“坚强的人”。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金融的活水才能找到灌溉的根和苗,这也是农村振兴的积极逻辑。
《农业黄金周刊》将推出一系列关于金融支持陕南安康农村振兴的报道。我们将向读者展示致力于农村建设的生动人物和事物。同时,我们致力于分享金融支持农村振兴的良好经验。
在绵延起伏的群山中,数千英亩的绿茶园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在刚刚下过雪的白色山顶上,充满了生机。这是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陕西省安康市牛蹄镇时看到的一幕,牛蹄镇地处秦巴山区的贫困地区,是陕西省最偏远、自然环境最差、曾经最贫困的地方。"过一会儿,我们的茶叶就可以用机器收割了,效率会大大提高."主讲人是安康京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其父为京康集团创始人陈,其父为其子,其父为老陈。
创业不容易关爱家乡
老陈和陈,现年60岁,出生于汉滨区牛蹄镇村。“1986年,我们家没有电,也没有路。可以说我们很穷。我带着20多人走出大山,前往北京。起初,他在建筑工地做杂工。1989年,他开始组织团队承担项目。2002年,陕西安康京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我带领7000多名劳动者成为北京著名的“诚信优秀建筑企业”。2004年底,我被北京市建委评为“外地来京优秀施工企业”。在非典期间,我们参与了北京小汤山医院和奥林匹克国家体育场鸟巢主体育场等重要项目的建设。”陈讲述了30年来艰苦创业的历程。
“个人富有时并不富有,每个人富有时都是富有的。”陈告诉记者,在京康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建立了一个创业“三部曲”:他先富起来;驱使你周围的人再次致富;回馈家乡和社会。在北京事业如日中天的陈,总是思念家乡安康。2012年,他在家乡创办了安康京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秉承“回归社会,建设家乡”的宗旨,旨在发展特色富硒茶产业,打造特色茶乡,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不久,他还要求他的第二个儿子,人民大学的高材生陈荣昌,回到他的家乡和他一起创业。公司计划在牛蹄镇投资10亿元建设规划总面积1.6万亩的现代综合生态农业工业园,投资5.2亿元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设京康现代农业园区,开发高标准示范茶园4000亩,带动生态茶园6000亩,辐射带动生态旅游、珍稀花卉水果种植、特色养殖等绿色综合循环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富硒茶,造福家乡的目标。
摆脱贫困,创造财富。金融给人力量
陈骁、陈荣昌,害羞而善良,说话时脸红,是老陈的“骄傲”。他30多岁了,头发半白。老陈苦恼地对记者说:“我已经想过了,我的财产不会留给子孙后代,而是会造福社会。”然而,我的第二个儿子跟着我回到家开始创业。这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我看到他的白发时,我感到不舒服。”说着,老陈眼里闪动着泪光。
陈骁接过话说道:“农业不容易,但我们有信心做好。京康公司投入巨资将4500亩荒地平整成统一的高品质茶园,在安康引进当地优良的茶叶品种,开发出“汉江吕浩”、“汉江明珠”、“汉江真红”等系列产品,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京康富硒茶”。我们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团队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当地人,以实现稳定发展。同时,“京康茶园”是京康公司精心打造的精准扶贫项目。”
由于前期投资较大,老陈感受到资金压力,向安康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安康农村商业银行经过认真调查,认为京康茶园发展前景好,扶贫效果好,企业诚信度高。向京康公司先后投入4700万元低息精准扶贫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京康茶园可以享受低成本资金,离不开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融资支持。”安康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吴肇庆说。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安康中心支行将支农扶贫再贷款向贫困县倾斜,仅向安康农村商业银行发放了超过10亿元的支农扶贫再贷款。安康农村商业银行利用再融资资金支持京康农业公司的发展,并向牛蹄镇268户贫困家庭发放了1054万元的“5321”小额扶贫贷款,用于发展园区周边养殖业或与公司合作建设园区。
多维扶贫实践责任
“像京康公司这样毫不犹豫地致力于家乡建设的企业,将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央行将继续支持商业银行发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老陈和陈骁的奉献精神值得学习和发扬。”中国人民银行安康中心支行副行长曲波告诉记者。
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下,京康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农民”的模式,全方位开展产业精准扶贫。通过“土地出让、入园工作、合作建园、物质扶持、农副产品收购、建筑公司和宾馆工作、股权分红”等“七批”措施,带动了在牛蹄镇落户的贫困户脱贫脱帽。
陈洪昌介绍,京康公司招募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保本+分红”的方式,让贫困户分享茶园建设、管理和保护、鲜茶叶采摘、加工和销售的收益,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在园区的带动下,该镇成立了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年轻劳动力在家乡创业,并在园区周围发展种子和水产养殖。过去贫瘠荒凉的山区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聚宝盆。
京康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从不忘记帮助家乡,不遗余力地参与各种慈善事业,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他为家乡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捐赠了1000多万元,为家乡修建了桥梁和道路,捐款修建了学校,帮助了150多名贫困的大、中、小学生。
同时,2018年,京康公司增加了牛蹄镇1491户贫困户收入139.18万元,平均家庭收入2530.50元,人均收入933.45元。2019年,公司将推动牛蹄镇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牛蹄镇有望提前实现全面扶贫。
由于扶贫的良好作用,京康公司被确定为“陕西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企业”、“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并荣获“陕西省民营企业万家企业帮扶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企业”称号。公司创始人陈获“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公司董事长陈洪昌获第16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和2018年央视中国创业示范奖。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陈他在做什么。他笑着回答说:“我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我们的家乡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走我们走过的那条贫穷的老路。”(张乐制图)
标题:老陈和小陈的家乡情怀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