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4字,读完约3分钟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活动,对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就业和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全面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在经济实践中,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活跃的创新活动,对现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知新觉:信息技术革命呼唤经济学创新

以电子商务和网络汽车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带来了自由竞争和垄断的市场格局,给微观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中,在自由竞争市场的假设下,大量的买方和卖方有利于市场清算和供求平衡的形成;在平台层面,往往形成2-3个巨头的垄断格局,普通买卖双方对平台的依赖不断增强。互联网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然而,在获得垄断地位后,平台与买卖双方形成了新的信息不对称,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带来了新的信息滥用行为。在这方面,经济研究应该从理论层面构建一个涵盖买方、卖方和平台市场参与者的分析框架;本文结合福利分析,从权责界定和行为规范的角度探讨了平台经济模式的监管问题。

新知新觉:信息技术革命呼唤经济学创新

与新模式、新业务形式相对应的新的组织运作模式正在冲击着工业社会中以企业为核心的传统组织结构,重构着经济社会运行中各方的主体关系。这改变了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现实基础。事实上,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是组织运作模式的典型重构。作为一个全新的市场主体,互联网平台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买方也不是卖方,而是具有匹配和促进交易的功能;虽然买方和许多卖方使用互联网平台来实现交易,但他们在产权方面没有从属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新形式和新模式下的所有制结构和激励机制,关注不同群体在重塑经济社会组织结构过程中的得失和可能的经济社会风险。

新知新觉:信息技术革命呼唤经济学创新

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部分替代将会给劳动力和就业市场带来结构性冲击,进而影响收入分配格局,为就业和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素材。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看作是推动自动化进程的一个新阶段。然而,与过去自动化技术替代人类体力不同,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人类智能。如果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能做更多的脑力劳动,那么在脑力劳动被部分取代后,还能开发出什么更适合人类的新工作呢?此外,即使新创造的工作和被替代的工作之间的总平衡最终实现,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被替代工作中的工人不容易成功地转换到新的工作,结构性失业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对此,应结合自动化的历史经验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对其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情景分析,并针对具体情景给出相应的方案。

新知新觉:信息技术革命呼唤经济学创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5日09版)

标题:新知新觉:信息技术革命呼唤经济学创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