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3字,读完约2分钟
从《诗经》到《全唐诗》,再到今天的各种现代诗歌流派,山西永济人从未停止过对诗歌的追求。近日,“中国制造”栏目走进永济,聚焦永济文化的高品质发展,见证了人们对诗歌的热情。
建设"诗意校园"是永济市2003年决定实施的一项计划。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这里的孩子们开始用温柔的字体用诗歌的形式书写他们的内心世界。永济人对诗歌有特殊的感情。在唐代,它也被称为周浦,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诗人。
位于永济的鹤楼见证了永济诗歌文化的延续。据史料记载,这座鹳楼建于公元6世纪,由北周将军宇文虎建造。今天,它与黄鹤楼、王腾亭和岳阳楼一起,也被称为中国四大文化建筑。
唐代,周浦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鹳楼也成为中国文人登高写诗的胜地,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其中,王之环的《苍鹭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成为永济文人最深刻的记忆。虽然只有两个十字架,但苍鹭山庄的巨大椽子却缩在数千里之外,所以它有着数千里之遥的潜力,描绘出盛唐山水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色,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盛唐时期,除王之环外,唐代永济诗人有王维、柳宗元、陆伦、聂、斯等30余人,全唐诗中永济诗2118首。这些作家还组成了今天语文教科书中的“背诵小组”,他们的作品令学生敬畏。
经过700多年的隋、唐、五代、宋、金,鹳楼在元初被摧毁。1997年,鹳楼被毁775年后,永济市在黄河岸边破土动工,开始了鹳楼的重建。这座新建的鹳楼总高度为73.9米,是仿照唐朝建造的。重建后,盛唐鹳楼的壮丽景观得以再现。
过去的诗人已经消失,但永济人对诗歌的追求没有改变。这里的孩子们每年都爬上这里背诵诗歌,以此来追寻他们祖先的足迹,表达他们对诗歌的敬畏和热爱。永济的诗歌文化也可以继续传播。(逐段)
编者:纪爱玲
标题:“中国制造”走进永济麋鹿楼承载永济诗情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