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9字,读完约6分钟
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粤、港、澳三地在科技方面有着突出的R&D和转化能力,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型科研项目。创新元素具有吸引力,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如何建设这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呢?在规划纲要中,突出了沿“广深港澳”线建设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由粤港澳大湾区四个核心城市串联而成的科技走廊,也被专家认为是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骨干”。
“软连接”即将到来
《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站在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继续扎实推进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将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和产业创新优势,打破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创新主体的活力,打造全球高技术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源头。
在加快发展动能转化、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三地全面深入合作的新契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三地首次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新规划。
2017年1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发布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去年7月,广东省政府宣布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延伸至香港;去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会提出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在技术创新上都有各自的劣势。近年来,广州科技创新驱动力较弱,经济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深圳缺乏大学资源,双方迫切需要在科研和国际化方面进行升级。然而,港澳地区受限于自身狭小的空市场和缺乏制造业基础,还需要寻找渠道将技术和创造力带到地面。
然而,在“广深港澳科技走廊”中,四地的缺陷是可以互相弥补的。从外界来看,香港和澳门被认为在大学、科研、金融、国际化等方面具有优势。广州发展了对外贸易和电子信息产业,深圳拥有完善的科技产业链,东莞、佛山等沿线地区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这也为区域内城市之间在创新要素流动和科技产业联动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拥有从基础科研、教育和科技成果到金融服务的成熟产业集群。建设科技走廊有利于促进粤港澳资源的协同作用,发挥各自优势。”东方福海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陈伟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等项目的贯通,广深港澳科技走廊的实体“硬连接”已基本完善。相对而言,“软连接”更为紧迫和重要。
产业链优势互补
在一些风险投资机构开始构思“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后,四大核心城市各自的优势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带来全新的变化。
深商亓航互联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晶表示,广州拥有良好的传统产业基础,可以帮助许多科技企业匹配相关产业资源,实现生产加工和后续营销行为。在香港X基金创始人之一、香港大学教授陈冠华看来,深圳腾讯、华为和华强北电子街的存在,使其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巨大优势。
同时,在人才方面,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吸引不同的人进入该地区,推动创新。
广州的优势集中在基础教育和科学研究上。据统计,广州有36所本科院校,其中包括中山大学等一批知名大学,在校大学生106.73万人,占广东省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深圳以其丰富的创新活力和腾讯、华为等企业的明星效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业家,使深圳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
香港和澳门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他们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他们拥有文化教育背景多样的科技人才,这可以从创新的理念和思维上给三地带来更多的碰撞和融合。
行业差异推广
多元化发展
除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互补外,四地产业发展的差异也使得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未来发展更具想象力。
《纲要》指出,香港要推动金融、商业、物流和专业服务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和科技,培育新兴产业;澳门应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务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国际贸易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培育和提升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努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应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和创意之都。
得益于强大的传统产业基础,陈伟认为,广州在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等行业有着强大的地理优势。广州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
深圳的优势产业体现在新兴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硬技术上。陈伟认为,深圳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具有先发优势。
香港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陈冠华认为,香港金融技术、芯片设计、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四大产业过去积累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可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智力支持,有望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发挥主导作用。
澳门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中医药、芯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泰空科学和深空探险等产业。王金晶认为,澳门自身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文化和娱乐为基础的,澳门加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可以弥补大湾区在娱乐和创意方面的不足,促进整个湾区经济的多元化。
对于本地区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陈伟表示,大湾区规划的出台显然将给本地区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而不是挑战。
他强调,该计划的推出将加速人才和资本的聚集,带动现有产业的发展和迭代,并催化新兴产业的增长和(港股0001)的聚集。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投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特别是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有必要加快自身的迭代,拥有更国际化的视野,并在三地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探索业务。作为本地区的风险投资机构,我们应该抓住大湾区计划出台的历史机遇,推进跨境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和资金跨境流动,推动风险投资业务向国际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标题:各擅胜场 “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线路渐清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