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0字,读完约7分钟

1180个家庭

自2016年以来,963家三级医院与834个贫困县的1180家县级医院建立了一对一援助

3000万人次

截至2018年底,三级医院有6万名医务人员参与贫困县医院工作,门诊数量超过3000万

1014人

对新疆和西藏的“团体式”援助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底,共派出1014名专家支援新疆和西藏

2月13日,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举行了一次定期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委员会医疗卫生管理局副局长焦亚辉表示,自2016年以来,已有963家三级医院与834个贫困县的1180家县级医院建立了“一对一”的援助关系;与此同时,我们做好了对新疆和西藏的医疗人才群体援助工作,实现了从“输血”支持向“造血”支持的转变。目前,三级医院优质医疗服务有效下沉,贫困县医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县级医院有“后盾”

两年前,一名15岁的苗族少年因车祸导致肝脏破裂,被送往贵州省长顺县人民医院。这家县医院从未做过如此复杂的手术。如果病人被立即转移到医院,病人会因为生命体征不稳定而发生意外。幸运的是,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院急诊科的杨鹏和麻醉科的蔡伟红正在提供相应的支持。凭借高超的医术,两位医生成功完成了手术,成为我院首例肝脏手术。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浙江省卫生监督委员会巡视员马说,浙江省48家医疗卫生机构对贵州省43家县级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进行了一对一的帮助,努力提高受援医院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能力。到目前为止,资助医院已经建立了286个新的临床专业,填补了subject/きだよ 0。通过长期派驻和短期支持相结合,派出近4000个医疗、护理和管理团队,实施了2044个新项目和技术,如内窥镜检查、介入和关节腔灌注。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截至2018年底,全国三级医院已派出6万多名医务人员参与贫困县县级医院的管理和诊疗工作,门诊人次超过3000万,出院病人超过300万,住院手术超过50万次。帮助县医院建设5900个新的临床专业,实施38000多项新技术和项目。贫困县400多家医院成为二级甲等医院,贫困县30多家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对新疆和西藏的集体援助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底,已派出两批315名专家支援新疆8家援建医院,共收治患者9.32万人,实施手术1.08万例,实施新项目近500个,急诊抢救成功率达90%。四批699名专家被派去支援西藏的8所援助医院。目前,332种“重病”没有离开自治区,1914种“轻病”没有离开城市,普通“轻病”可以在县城及时得到治疗。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上海市卫生委员会副主任赵丹丹表示,上海在帮助新疆喀什第二医院和西藏日喀则人民医院实现“三强”目标后,正在帮助受援医院向“三强”目标迈进。上海动员全市开展“群体性”支持工作,组织上海中山、华山等20家知名三甲医院,与受援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设一流的临床医疗诊疗中心,并在两家受援医院建立上海院士工作站。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上海充分发挥两所援建医院的主导作用,发展医疗综合体建设,提升当地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一个高峰”带动“一个高原”。目前,两间资助医院已与46间本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协会协议,为医疗协会成员提供医疗技术支援、人员培训、转介绿色通道及其他服务。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顶级专家“触摸屏可访问”

不久前,一个来自甘肃省的年轻人马季被怀疑患有脑瘤,并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治疗。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风险高,当地医生不敢轻举妄动,向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求助。第二天,在2000多公里外的华山医院的远程医疗咨询中心,小马的病情得出结论,肿瘤部位不危险,不需要立即手术,所以她可以等着看。小马一家的焦虑终于释怀了。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华山医院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在线平台,支持视频会诊、远程诊疗、医疗培训等功能。甘肃省人民医院建立了甘肃省远程医疗咨询中心,咨询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县级医院和80%的乡镇卫生院,共有1493家网络医院。自2013年以来,借助互联网技术,两家医院将华山医院的学科优势延伸至甘肃,为当地居民提供“触摸屏可访问”的医疗资源。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赵丹丹说,上海和各资助医院继续开展远程诊疗服务,开展了238例远程医疗会诊和200多例远程病例讨论,节约了当地人民的医疗费用,方便了人民群众就医,也让普通老百姓在家里享受到了上海的优质医疗服务。

焦亚辉指出,中国已经实现了远程医疗在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医院的全面覆盖。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远程医疗的作用。在继续扩大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重点拓展服务内涵,通过远程会诊、查房、教学和培训等方式,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双向沟通培养人才

人才是帮助穷人健康的关键环节。建筑和购买设备很容易,但吸引和留住人才却很难。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县级医院发展的瓶颈。

焦亚辉认为,三级医院参与对口支援,一方面派人员到县级医院开展教学指导、门诊、手术等。,并在现场进行“乐队传递”;另一方面,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培训、教学和查房指导,大大提高了援助的效率。此外,三级医院为贫困县医院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先接收贫困县医院的医务人员继续深造。从今年开始,国家要求提供对口支援的三级医院根据县级医院的需要,同时派出管理人员和学术带头人。对于一些临床人才薄弱的医院,要求三级医院先派人,确保相关部门正常运转,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赵丹丹说,上海已经做出巨大努力,为受援医院建设一支“拿不走”的人才队伍。12,000多名医务人员通过派遣专家授课和实施远程教学,接受了援助医院的培训。两所资助医院已派出368名专业技术骨干赴上海深造。上海已派出560多名专家到资助医院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巡回医疗等活动。复旦大学为新疆喀什第二医院培养了51名在职研究生。目前,这两所资助医院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据报道,上海已从全市三大医院中挑选了23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两所资助医院进行为期一年或一年半的支持工作。挑选了八名管理干部担任地方卫生和保健委员会和受援医院的领导职务。这种“管理干部+技术人才”的选拔模式,为受援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马杭炜说:“我们要选拔那边好的年轻人来这里学习,回去担任领导的角色。”近年来,浙江省通过“送下、请上”、辅导和指导以及集中培训等方式,在受援医院共培训了64000名医务人员。近两年来,免费接收了853名来自不同部门的医务人员到浙江学习。许多资助医院通过“小组学习”大大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记者白剑锋)

“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一对一”帮扶 “输血”变“造血”——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综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