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96字,读完约5分钟
关注“底线”,撑起“保护伞”,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关注“底线”,撑起“保护伞”(大数据观察)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数据来源:民政部,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
社会救助是支持底线、救助突发事件、保障民生的基本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在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支持、救灾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制度体系。热心的帮助使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好处。
社会救助作为支持底线、救助突发事件、保障民生的基本制度安排,关系到贫困人口的温饱和温暖,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把握贫困人口的民生底线,用关怀的大伞遮风挡雨,让社会救助温暖贫困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在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支持、救灾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制度体系。
4754元/人?年
全国农村平均最低生活水平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许多困难人群最担心的问题。不久前,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康敏街远东路社区的一个低收入家庭孙大哥因脑出血住院。医疗保险报销后,他共自费支付了121,659.84元。这对孙大哥来说仍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然而,各级的救济政策已逐步降低了成本。
根据政策,南关区给了他们12350.07元的医疗救助和7440元的临时救助。根据“个人医疗费用超过5万元的低收入家庭将得到70%的救助,最高限额为5万元”的精确救助政策,街道决定给予他们5万元的救助。这样,孙大哥个人只需承担51,869.77元。各种社会救助政策的不断完善,真正覆盖了低收入家庭,使孙大哥这样的弱势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正在不断完善。199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城市全面建立。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截至2007年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并实现了城乡全覆盖。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城乡居民4620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069万人,农村居民3551万人。
除了将需要救助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外,低保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达到575元/人?8月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4754元/人?与去年同期相比,2009年分别增长了7.6%和12.9%,这使得“底线”越来越温暖。
超过1100万人
这两种补贴制度分别覆盖有困难的残疾人
“闪亮的耳朵”——社区听障人士居家支持工程在广州海珠区南石街正式启动。作为该项目的第一批受益人,58岁的李殊兴奋地做着手势。这个神奇的门铃就像他有另一只“耳朵”。从那以后,他不再担心听不到叫喊声,有更多的机会让亲戚、朋友和邻居上门拜访。
李殊是个聋哑人。由于严重的听力损伤,他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性格也越来越孤僻。让李殊的妻子无助的是,当她出去倒垃圾时,她有时会关上门。不管她怎么敲门,李殊都听不见,只能在门外等着。随着项目的启动,社会工作者一个接一个地上门进行家庭评估,并为独居的聋人和贫困老人安装闪光门铃。鉴于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不便,为残疾人提供的招标服务,如"闪亮的耳朵",在普遍福利和特殊福利的基础上朝着更精确的方向发展。
2015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推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将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列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列为护理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补贴范围。目前,两项残疾人补贴制度分别覆盖了1100多万困难残疾人和1100多万重度残疾人,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项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具有里程碑意义。
120万人次
2018年,救助生活中没有流浪乞讨人员
2018年9月18日,救助管理站护送流浪乞讨人员郑从广州到贵阳。在他们遇见亲人的那一刻,他们拥抱了很长时间,团聚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009年6月,郑因疑似精神障碍被送往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治疗。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城市分站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了郑的家人。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郑的身份终于得到了验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完善了工作机制,规范了机构管理,提高了救助服务质量,形成了关爱救助管理体系。目前,共有1817个救济管理站(包括194个独立的未成年人救济和保护中心),有108000多个救济床位和18572名工作人员。各地建立了由救援管理机构、固定救援点、流动救援车辆和救援队伍以及专门团体组成的救援服务网络,为及时救助困难群众创造了条件。2018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0万人。
除了编织一个秘密救援网络,各种特殊行动也及时给相关人员带来了温暖。民政部会同中央综合管理办公室等10个部门,继续开展“送流浪儿童回家”和“送流浪儿童返校”专项行动。在行动期间,共有64,483名无家可归的未成年人得到帮助重返学校。(本版图纸:张芳曼)
标题:关爱“兜底线”撑起“防护伞” 让社会救助制度更完善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