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7字,读完约8分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

3月25日,“2019(横琴)经济发展与创新大会暨第九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之旅”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与世界对话,憧憬未来——新经济周期下中国的机遇”,由横琴新区管委会指导,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横琴新区金融服务局主办,时代周刊、时代财经、珠海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横琴智能金融研究所(吉林大学横琴金融研究所)协办。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汇丰银行金融研究所执行所长巴曙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佐等10余位重量级经济学家为与会者讲解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发展政策,把握世界经济走势。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广东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珠海市委书记、横琴新区党委书记牛晶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词。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西、横琴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川、广东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民出席活动。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处于转折点的世界经济

保罗·罗默(Paul Romer)在“轮回与变革:世界经济正处于转折点”论坛上的一系列演讲中,发表了题为《论增长的可能性》的主旨演讲,向听众揭示了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压力下,如何调整自己的悲观态度。他提出:“不要被有限的资源所束缚,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发展的规律,以双赢的态度推动社会实现物质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

罗默在讲话中强调了“我们”概念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的加速源于人们开始把全人类视为一个整体,共同发展。如果“我们”的概念开始引领变革,曾经领先的经济体将以宽容和谦逊的态度参与发展,它们也将从新兴经济体那里获得更多机会。”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20世纪80年代,罗默创造性地将知识创新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当知识作为一种要素投入生产时,它将产生正外部性,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罗默在讲话中总结道:“如果人民、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消除经济萧条和资源有限带来的敌意和悲观情绪,培养真正促进人类进步的包容性,并以自我否定的开放心态来适应变化,相互学习,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和发展。”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发表了讲话。

北京大学汇丰银行金融研究所执行所长巴曙松在题为《金融如何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演讲中指出,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十年来,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1%上升到2018年的2.18%。巴曙松认为,资本市场是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摇篮,全球交易所也将关注新经济。他说,中国香港拥有国际领先的亚洲时区交流中心,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具有独特的优势。去年,香港再次成为全球初始融资额最高的市场,并成功实施上市制度改革,成为金融资本市场上市门槛与新经济特征接轨的典范。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中美货币政策趋同”的演讲中表示,中美货币政策趋同趋势将持续到2020年,由于两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趋于稳定,对中国的影响将主要是积极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佐发表了题为《构建具有创新活力的经济生态系统》的演讲,向听众阐释了创新的本质和规律。向松佐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主要历史经验是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他相信,一旦中国企业家的创新活力爆发,中国经济必将引领世界。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在论坛圆桌会议上,来自学术界、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界的七位精英就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准则、城市群和新经济增长极、新经济周期下大国金融创新、粤港澳资本市场协调与挑战等四大议题展开了对话。

罗默和向松佐都认为,在市场经济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是提供政策引导、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服务,而不是承担主导责任。保罗·罗默说:“中国政府正在引导产业发展,协调企业的竞争经验,将成为一种国际模式。”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第九届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之行圆桌会议。

横琴人寿保险董事长蓝亚东分享了他对大湾区建设的感受。他认为大湾区的发展需要耐心。“地方政府、自由贸易区、监管机构,包括投资者,都需要耐心。许多新的想法和技术从商业化开始,到找到合适的结合点,最后产生效益。这种变化需要一个周期。”蓝亚东预测,未来创新型金融企业将在大湾区迅速成长。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京东集团副总裁易从建设物流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物流业可以带动的增长。他说:“大湾区规划中提到支持跨境物流业务发展和粤港澳物流园区建设。我们使用交付来推动交易,这可以在降低整体物流成本的同时加快整个经济的增长。”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在谈到企业与科创的结合时,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建民和博支林机器人公司结合企业自身的创新经验,提出用技术创新重塑行业是市场的需要。对于备受瞩目的碧桂园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朱建民表示:“目前,建筑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和年轻人的就业意愿给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投资研发建筑机器人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新机遇下的金融科技创新

下午,在“风险与机遇:新机遇中的金融技术创新”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讨了新机遇中的金融技术创新。今天,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塑和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各经济体的变化使世界经济处于领先地位,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将考验世界经济的复原力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合作能力。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徐康宁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想成为全球模式的创新空,需要提高开放度。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尔珍说,在建设开放的世界经济的过程中,中国以自己的行动为所有国家树立了“中国的榜样”。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在商品流动、资本流动、产业流动、人员流动等有形和无形领域相互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南开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香港国际金融学院院长肖庚、、吉林大学横琴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丁等专家学者围绕全球经济风险与机遇在发表了演讲。

横琴智能金融研究所(吉林大学横琴金融研究所)揭牌。

此外,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横琴自由贸易区和大乔经济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横琴智能金融研究所(吉林大学横琴金融研究所)在本次论坛上正式成立。据了解,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旨在打造本地区有影响力的金融智库学术机构,并将积极推进横琴新区金融业的改革创新,为横琴新区提供学术和人才土壤,支持澳门适度多元化经济发展,协调特色金融产业发展。此外,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将大力发展区域高等金融教育产业,为横琴新区金融发展吸引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地方高等金融人才。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横琴金融指数(海湾西岸地区)上市公司综合指数发布。

横琴金融指数(西岸湾区)上市公司综合指数也在本次论坛上发布。横琴金融指数包括横琴金融动态指数和横琴金融动态价值指数。其中,横琴金融动态全指数是市场标准指数,涵盖了珠江西岸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是衡量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和经济健康的重要参考指标。横琴金融动态价值指数被定位为投资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相对。该价值指数是利用人工智能从横琴金融动态指数中选取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质上市公司组成的。

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横琴金融指数的发布有利于横琴成为一个连接国内外的跨境金融投资和财富管理平台。同时,该指数还可以作为吸引澳门投资的窗口,引导澳门资本投资珠江西岸和横琴新区的优秀企业,促进两地资本联动。

作为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年度品牌活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之旅”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9次。每个论坛都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最新学术经验,结合时事、经济、政策等热点问题进行演讲和交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标题:第九届“诺奖得主中国行”开幕: 聚焦新经济周期下的中国机遇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