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45字,读完约9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明

专家圆桌会议

陈丽芬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现代服务业司副司长兼研究员

潘北京汇博兴商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商务局商务专家顾问

北京商业经济协会莱阳常务副会长

(没有特别的顺序)

今年两会期间,“改善步行街等生活服务设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明确表示,今年要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改造,高水平运作,做好第一批步行街改造升级工作,使之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平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扩大开放的窗口。该报邀请了业内权威专家在他们的脑海中“描绘”出高质量的步行街。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1.步行街建设可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其重大意义。你认为改造和升级步行街的意义是什么?推进这项工作的必要性是什么?

陈丽芬:在我看来,升级后的步行街有四层意义重大。首先,它是形成和提供新动能的重要手段。步行街是城市商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有利于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生活和服务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促进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步行街升级有利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形成流通领域新的增长点,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的能源水平提供支撑,为流通供给侧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的动力。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第二,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起点。步行街是城市品质消费的主要渠道。促进其升级有利于创造新的消费环境,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高端供给,促进供求适应,减少消费外流;有利于促进消费观念和结构的升级,促进国内消费取向从比较消费、从众消费和过度消费向个人消费、质量消费和绿色消费转变,引导国内消费形成新的取向。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第三,这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突破口。步行街是展示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更新和提升步行街的布局和品位,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形成城市地标,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商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创造现代商业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舒适优美的新型城市商业景观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第四,它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步行街是商业、旅游、文化和体育服务协调发展的共享平台。加强步行街改造升级将有助于城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引入创新元素,他们将不断做强、做优、做优特色业务,提升产业集聚、支撑和整合发展的综合实力。提高步行街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城市建设与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形式的流通紧密结合,形成消费引导市场、引导投资、培育品牌、激励创新、繁荣经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潘:国家步行街升级改造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抓住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机遇,提高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步行街的改造升级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借此机会推动当前的消费升级工作。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多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后,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过去两年有所放缓。推进步行街改造升级将对稳定消费增长信心起到作用。

莱阳:步行街不仅是消费者购物的地方,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繁荣的象征。进入“云消费”时代,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比例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不再需要实体商业和步行街。相反,消费者从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中解放出来后,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充分享受消费过程中的乐趣。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消费场所的质量。只有提高城市步行街的质量,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2.目前,中国步行街与国外著名步行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潘: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街区公共环境和服务设施差,主要体现在街道硬化、绿化、景观、小品、街道家具和标志等综合环境差。一些著名的步行街看起来不错,但绿化不到位,顾客只能在夏天晒太阳;一些步行街没有公共休息座位,而另一些甚至找不到厕所。二是业态和品牌水平低,与城市定位不匹配。一些步行街在升级过程中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即业态和品牌的升级。一些步行街也满是低档服装、旅游纪念品和快餐小吃。第三,重视大街的发展,忽视后街小巷。综合步行街是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商业区不是点或线,而是由点(大型企业)、线(步行街)和区域组成的商业整体。我们应该注意主街道的重建,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后街小巷。步行街的特色正是通过这些小街小巷体现出来的。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陈丽芬: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业主过于分散,经营管理薄弱。步行街应统一规划,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推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步行街的商铺产权属于个人,不能形成经营管理的博弈。商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加剧,进一步导致品牌效应不突出,水平低下,转型发展困难。二是人文特色缺失,内涵支撑不足。城市地域文化是步行街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步行街的魅力所在。深化步行街与历史文化的融合,讲述城市历史和商业文化的故事,是推动步行街高品位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渴望在发展步行街方面迅速取得成功。步行街的规划布局、建筑特色、商品供应、基础设施等方面不足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人文特色没有深入整合,功能不够清晰,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第三,商业模式单调,缺乏亮点培育。步行街应依托区位优势、地方资源和消费特点,发展多元化业态,实现差异化互补发展,突出步行街的品牌和特色。然而,从我国步行街的发展来看,无论是综合性步行街还是专业性步行街,同质化管理问题都相当严重,定位模糊,商业业态单一,商品缺乏个性,业态雷同,千店一店的问题突出。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3.你认为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善步行街?

莱阳:特别是在改造和升级步行街时,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一是只追求高形象,忽视街区的规模和行人的感受,建设形象大道,而不是大众化的商业街。二是过分追求店铺规模,认为大型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的聚集是质量的提高,忽视了大量中小店铺在丰富街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第三,街区的管理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了环境多样化带来的乐趣。特色商店招牌和街头表演者都是步行街不可或缺的元素。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我认为,今后城市步行街的改造和升级应该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商业结构的升级。在“云消费”时代,消费者对实体商业提供多样化商品选择的需求逐渐减弱,购物不再是出门的目的。消费者去步行街寻找新的有趣的体验。因此,城市步行街改造升级首先要升级商业结构,增加文化、艺术、休闲、娱乐、餐饮等商业比重,增加更多博物馆、美术馆、书吧和体育场馆,降低传统零售比重。二是品牌结构得到改善。由于消费者不再去步行街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购物,他们开始寻找购物和淘宝的乐趣。因此,在街区的品牌结构中应减少传统主流品牌,增加个体品牌、设计师品牌和融合商业与文学的创新品牌的比例,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多的“找店”乐趣。第三,商店的形状得到改善。实体店的功能已经从销售商品转变为展示品牌形象和文化,从赢得销售转变为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因此,城市步行街应增加更多的品牌旗舰店、形象店、概念店和体验店。第四,改进块的移动线。一条充满活力的步行街不仅应该是一条宽阔的长街,还应该是一个密度分散、主辅匹配、地面与地下一体化的立体街区系统。这里既有热闹的窄巷,又有小广场,让消费者可以充分享受购物的乐趣。第五,升级街区设施。除了硬件设施要保证基本质量外,还要美化街区环境,提高艺术品质,满足现代城市消费者的审美风格。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陈丽芬: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系统合理的规划,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使我国步行街具有层次分明、定位准确、选址科学、规模合理的特点。第二,鼓励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推进营销创新,建设智能步行街,鼓励开发新业态。第三,加强政策研究和支持体系建设。步行街离不开公共设施建设、品牌建设、招商引资和布局管理方面的政策支持。第四,完善管理体制,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立法探索,促进部门联动,完善自律机制。第五,及时总结实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国家层面,应总结成功经验、特色创新案例、典型案例等。及时在步行街改造和发展,并加强宣传。

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潘:在改造步行街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更重要:第一,做好前期定位,制定步行街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既要梳理步行街的历史脉络,发掘其文化内涵,又要针对当前的商业状况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美化邻里环境是基础,提升商业业态和品牌是关键。大多数步行街不是一年建成的,有些甚至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步行街改造升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避免盲目下大力气,处理好传统与时尚、老品牌与新品牌、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三是促进步行街更好的文化传承。步行街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一条好的步行街必须有“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

标题:改造提升,为步行街赋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