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2字,读完约2分钟
自今年初以来,数十家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可转换债券、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券和私募来补充资本。“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仍有很多发展和创新。”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说。
继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高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和风险防范能力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供给能力。
昨日,东方金城首席财务分析师徐成元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创新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将有助于理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链,提升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方面,资本工具的创新进一步丰富了资本工具的种类,增强了资本补充的灵活性。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拓宽,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水平、资本结构和发行条件选择合适的资本工具;另一方面,扩大投资主体范围,放宽非银行金融对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准入,有利于增加市场资本供给,降低银行资本工具的发行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3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明确指出,新的资本工具包括无固定期限的资本债券、可转换的二级资本债券、有定期转换条款的资本债券和具有完全吸收损失能力的债务工具。今年1月1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也是中国商业银行首次批准此类新的资本工具。
许成元表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一级和二级资本充足率都有较低的监管限额,其业务拓展不可避免地需要不断增加资本规模。如果资本补充机制不顺畅,不仅会制约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还会限制其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标题:数十家银行多渠道补血 工具创新仍有空间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