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1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陈
为推进扶贫与农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和有机整合,促进邯郸市大名县芝麻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和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邯郸市大名县常委吴平, 副县长(在职)在北京主持了“农村振兴背景下的芝麻产业发展”研讨会。
研讨会上,专家们分享了国内外芝麻油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并就如何实现大明县芝麻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可行产品的规模化、机械化、深加工化种植,以及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国家特色石油产业体系研究组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海阳认为,与美国芝麻种植的高规模、机械化和非洲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的低成本相比,中国芝麻种植的比较优势已经丧失。目前,中国年产芝麻60多万吨,进口芝麻90多万吨。在此背景下,大明县芝麻产业的发展应找到自己的特色,依托中国芝麻的优质特色,选择适合规模化和机械化的芝麻品种,推进芝麻的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在芝麻油和芝麻酱的基础上,我们专注于芝麻的深加工,研发低脂高蛋白芝麻休闲食品和高附加值的化妆品和保健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与农村建设与艺术振兴农村研究中心主任陈炯表示,农业不再是简单的农业,农业、艺术、文化、旅游、互联网等多种元素有机整合、系统运作,发挥乘数效应。艺术激活乡村的创新设计包括三个阶段:用文化创造将“非物质遗产”推向市场;以文化创造促进原生态发展,形成传统手工业的良性发展;在村庄的乡村建设中,规划是第一位的,合理的村庄设计和规划可以保证前两个项目的实现,并使之健康循环。农村建设是农村产业发展的载体,承载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村庄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影响着农村生态的发展。因此,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是艺术帮助农村振兴战略的方法论。
吴平说,深入挖掘名麻油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名麻油的文艺作品,也是振兴名村的好办法。下一步,结合产业发展、空村改造、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治理,精心设计“芝麻庄园”,为农村振兴创造亮点。
河北省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大名县五六乡主席,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文化旅游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十多位专家,以及大名县、农业和农村局、芝麻油加工企业的有关同志参加了研讨会。
“农村振兴背景下的芝麻产业发展”研讨会
标题:邯郸大名:小芝麻大乾坤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