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0字,读完约4分钟

为什么农民的口袋鼓鼓的?

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后劲

程国强: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首先,我们应该挖掘经营收入的潜力。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让农民获得更多利益。同时,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发展和规范农民合作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小农户增收。

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目前,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但增长迅速,潜力巨大。中央一号文件安排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各试点地区都可以积极探索和盘活闲置的农村资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量化家庭和个人对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份、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朱祁镇:如今,工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的“钱袋”。对于农民工,应努力提高其劳动技能,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收入。各地可以整合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坚持市场导向,为有就业意向的农民提供准确的培训。同时,保证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如何建设美丽的农村?

根据当地条件和能力,你不能做盆景

程国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似乎是小事,但它们都是民生大事。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应该注意的是,与农民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农村生活垃圾的乱扔、沟渠、池塘和沟渠的水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方面。,这应该是下一阶段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乡村风景如画,必须靠大家。农村环境整治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唤起“自己动手”的意识,避免“群众看,干部做”的局面。

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朱祁镇:农村环境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一刀切”或“急进”。农村地区差异很大,有不同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习俗、文化和发展条件。如果你简单地复制粘贴,就会导致水土不服。例如,在厕所改造工作中,南方山区和北方寒冷缺水地区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应制定相应的厕所改造技术标准。

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由易到难有条不紊地推进,不能搞盆景。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劳动力投入等。,并弥补资金缺口。另一方面,要杜绝“摊辣椒面”,找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集中力量,长时间抓手指、打拳头。

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如何满足文化需求?

要保证农村文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必须有雄厚的财力和智力

朱祁镇: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弄清“家庭背景”,挖掘和保护农耕文化、民俗等传统农村文化,这些是劳动人民几千年实践积累的智慧,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激活和利用。

程国强: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制度和机制上不断创新。针对农村文化发展资金、人员和场所的短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从资金角度保证农村文化硬件和软件建设;支持文化馆、文化广场等设施建设;要挖掘农村地方文化人才,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如何改善公共服务?

多方参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程国强: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我们应该针对农村地区看病、上学、养老等民生困难,制定明确的政策,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农村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应深入实施。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低下的现状,应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殊岗位计划。

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朱祁镇:空农村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下一步应着重改善老年人护理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参与的养老模式,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疗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让农村老年人有安全感。

《人民日报》(2019年3月14日,第18版)

标题:农民有所盼 政策多供给(专家观点)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