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6字,读完约4分钟

“银行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最大外部约束是逃避债务。”这是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中给出的一个有趣的研究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127家银行机构的2380名银行家中,50.3%的受访者同意上述说法。出现如此高比例的研究结果并不奇怪。早在两年多前,当记者在苏南一个县级市采访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时,该行行长当时告诉记者,最麻烦的是当地企业的逃债行为。当时,苏南经济出现了担保圈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企业债务逃避开始上升,并从那以后逐渐蔓延。

打击企业逃废债: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在记者印象中,有关方面一直对企业逃废债务采取高压手段。为营造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打造“金融安全区”,地方监管机构不遗余力,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和坚决遏制企业逃废债务行为。为什么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仍然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大限制?

打击企业逃废债: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一些企业逃避债务,这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例如,一个企业原本运转正常,银行信贷可以按时偿还。然而,随着一个地方企业的担保危机,担保圈里的所有企业都累了;担保圈内企业的参与也会影响担保圈内企业与其他企业形成的担保圈。这个圈子里的连锁反应最终可能会搞垮一些好的本地企业。如果一些商业银行为了保护自己的贷款而迅速冻结其业务账户,那么经营良好的企业的现金流将会枯竭,最终不得不选择逃避债务的方式。但更多的是企业的主动性。例如,一些企业借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千方百计转移资产以逃避债务,使贷款企业变成了空的空壳企业,最终实现了“金壳”。此外,这些企业对债务的逃避往往导致区域金融环境中的“破窗效应”。如果一家企业成功地逃了债,其他企业可能会效仿,这最终将恶化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使银行害怕和不愿向当地企业贷款。

打击企业逃废债: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企业能够逃避债务的原因是缺乏社会信用。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将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没有建立统一、实时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商业银行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企业还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合并、兼并、承包、租赁、拍卖和出售等方式逃避、暂停/中止/中止银行债务;一些企业还利用多个账户和现金逃避银行监管,拒绝偿还银行贷款,这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银行和企业陷入了信贷危机,但逃避债务的企业没有受到惩罚。与此同时,企业间相互拖欠,商业信贷萎缩。

打击企业逃废债: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其次,银行管理不善。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应对企业进行所有调整。贷款发放后,还应随时做好贷后跟踪管理工作。但是,一些银行内部管理混乱,甚至银行内部人员与企业勾结,企业信用评级走过场,贷款发放审核不严。贷款发放后,银行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法人的重要信息缺乏了解,导致企业资产恶化,或企业所有者转移资产,商业银行蒙在鼓里,使企业很容易逃脱债务。

打击企业逃废债: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第三,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政府目光短浅,将银行贷款视为“唐僧肉”,认为企业不偿还银行贷款是地方经济的利益所在。因此,尽管当地有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但当地政府不愿主动协调解决;对于企业逃避债务,他们视而不见。宽松的打击和无效的惩罚鼓励了企业逃避债务,挫伤了银行支持地方经济的热情。

打击企业逃废债: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打击企业债务逃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仅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还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银行管理,使“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然而,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该放弃地方保护主义,应对企业债务逃避。一方面,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地方政府依托全国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系统,抓紧建设和完善金融、税收、市场监管、社会保障、海关、司法等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跨层次、跨部门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根据上述文件的要求,“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力度”。

打击企业逃废债: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在湖南省浏阳市接受记者采访时,当地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告诉记者,为了营造良好的地方信贷环境,地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逃债企业的老板,以身作则是行之有效的。浏阳有了良好的信贷环境后,不仅银行的不良率很低,而且支持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也很高,企业贷款也相对容易。即使经济寒冬来临,当地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表明地方政府有责任打击企业逃废债务,只有地方政府采取行动,才能从根本上纠正企业逃废债务现象,从根本上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使地方经济持续受益。

标题:打击企业逃废债: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