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3字,读完约5分钟
□王鼎·韩朝阳
栾川是河南省西部的一个山区,长期以来一直以“卖矿为生”。它让它的老板变得富有,破坏了生态环境,让人民受苦。黑金变得炙手可热,光秃秃的山脉变得越来越令人心痛。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绿色发展已成为栾川的核心理念,随着山变绿、水变清,更多的游客和人民致富,“黑”栾川实现了“绿”蝶的转变。
从破坏山脉和采矿到管理企业和恢复绿色工业发展
栾川是“中国的钼都”。已探明钼储量居亚洲第一,白钨矿储量居中国第二。
“采矿业曾经发展迅猛,遍地开花。到1990年代,该县已有1000多个小煤矿和小型精选厂。”负责环保工作的栾川旅游产业集群副主任王冲表示,工业和矿业做不到,但无序开采严重危害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栾川工矿管理的重点是资源整合。自2008年以来,包括莫罗集团在内的五家企业整合了180多家小型矿业企业,实施“谁受益、谁治理、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在矿产开发中,矿山粉尘、选矿废水和冶炼废气是主要污染源。近年来,中国第二大钼生产企业商洛钼业集团完成了140多个环保项目,改进了工艺,更新了设备,减少了粉尘污染,实现了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废气的超低排放。企业还投资2亿多元“还旧账”,恢复矿山植被143万平方米,成为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莫罗集团总经理李法本表示,环境保护也是一项效益。从钼尾矿中回收低品位白钨矿不仅减少了废渣排放,还使该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钨生产商。
在资源整合的同时,栾川管理了292家“分散污染”企业,并列出负面清单,禁止新建小水电、漂流等7种生态破坏项目。
近年来,栾川钼冶炼企业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万多吨,完成矿山生态治理76.77万平方米,恢复尾矿库91个,植被面积355.5万平方米。
目前,栾川市地表水三个出口断面的水质达标率超过90%,环境空气质量好的天数仍超过320天,因此“创建生态县”已成为栾川市的共识。
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绿水青山产业化
栾川森林覆盖率为82.4%,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产业、生态产业化”是栾川的发展方向。
十多年前,钼矿行业形势良好,但旅游业发展困难。栾川提出“工业反哺旅游业”,实现了“生态工业化”的突破。
杨志森在栾川北部开了一家钼矿,他回到了南方的家乡老君山,希望“聚敛北山的财富,开发美丽的南山”。接管老君山时,景区负债1400万元,杨志森投资13亿元开发景区。2007年,老君山的门票收入只有30万元,到2018年,老君山已经成为热门景点,收入达到1.35亿元。
杨志森带领一群矿长进行改造。如今,在栾川旅游业投资超过1亿元的13位企业家中,有11位是矿主。
"近年来,栾川80%的项目都与旅游业有关."栾川县委书记董表示,仅从2016年到2018年,栾川就实施了81个旅游项目,总投资120.05亿元,全程17.8公里,成为栾川一个耀眼的免费旅游产品。
目前,栾川已建成2个5a级景区和6个4a级景区。2018年,栾川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4亿元。
栾川通过“品牌+企业+农民”的模式,开发了6大类81种优质农产品,带动了2万多人就业和增收。栾川正在建设以钨钼新材料和旅游业为主导,现代中药为新兴,特色农业和养生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工业强县到旅游富民共享发展成果
栾川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长期以来主要来自工业。2008年,栾川县财政收入为17.7亿元,居河南省第三位,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755元,远低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
"工业强大,旅游业丰富,成果共享."董冰珍说:“为了让绿色产业惠及大多数农民,我们已经从重点建设景点转向促进全球旅游业。”
两年前,万涛镇谢辛村的村民左新辉家建了一家农家旅馆,但他没有想到一年能增加近10万元的收入。“旺季还有三四个人要招,一天能挣70元。”左欣说。
谢辛村所在的南沟有四个行政村,都曾是贫困村,1500多户6700多人中,近五分之一是有固定卡的贫困家庭。自2015年以来,这里的乡村休闲旅游有所增加,自行车道、徒步旅行路线和其他设施也已登陆。仅在3年内,就有超过150家农舍和农舍酒店在峡谷中开业。依靠乡村旅游,315个贫困家庭的1204人摆脱了贫困。
为了推动“黑”回馈“绿”,栾川近两年投入财政资金3500多万元举办高速免费旅游扶贫活动,接待游客2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目前,栾川15个乡镇中有13个有景点,旅游业带动了约16万人获得就业和收入。“全球旅游业已成为栾川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消除贫困奋斗目标的重要产业。”董对说道。自2016年以来,超过12,000名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业摆脱了贫困,占该县贫困人口的32%。
标题:“中国钼都”的“绿色”蝶变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