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0字,读完约6分钟

本报记者蒋

长期以来,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最近,许多部委纷纷表态,金融监管部门也不断呼吁支持和救助小微企业。

政策支持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普惠金融技术的发展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充分条件。

数字普惠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所长朱民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本质上是三种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和收益成本不对称。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不对称性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卫中表示,中小企业融资对价格的敏感度远低于效率。因此,为了解决融资困难和昂贵的融资,有必要依靠数字的普遍利益。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正在搭建小微企业整合平台,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与企业成长孵化服务和融资服务合作。例如,建行的包容性平台,除了融资以外,如支付、结算、财务管理、孵化和成长等都在起步。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金融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达到普遍受益的目的。普惠公司的特点是充分利用金融技术的优势,发挥金融的长尾效应为小微企业服务。搜房网首席执行官何洁指出,小微企业不仅包括普通的路边小店,还包括比这些小店还要小的民营企业家。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也指出,金融技术和数字普惠金融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体验得到提升,金融服务获得新生力量,成为普惠金融服务准确到达客户的重要力量。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推动下,金融技术已经成为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常恒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秦洪涛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金融技术使得大规模发展普惠金融成为可能。一方面,金融技术加速了信用数据的积累,从而使风险更加可控,平台管理更加高效。另一方面,金融技术降低了金融服务到达用户的成本,并允许更多金融长尾用户享受金融服务。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小微企业的数字包容性赋权

大多数私营企业主都是从很小的规模开始创业的,并没有成立公司。为了扩大他们的业务,他们需要通过抵押房屋为小微企业申请贷款。何杰以搜房贷款为例告诉记者,在提出贷款需求后,搜房贷款将通过后台技术系统按照规定审核贷款资格,重点核实客户当前的实际业务情况。如发现未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将要求客户完成相关手续,合法经营,并确认已办理执照后方可发放贷款。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何洁认为,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抗风险能力弱、财务核算不规范、企业主个人信息不透明等原因,财务风险较高,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小微企业融资仍然是一个难题。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科技手段确立了小微企业在金融客户管理、精准营销、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竞争力,提供了更多的偿债服务渠道。”ppmoney万辉董事长陈告诉记者,未来小微企业贷款产业链将分为三个环节:“资本-风险控制-客户获取”。在资本方面,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反应速度和资产管理水平将成为核心竞争因素;在风险控制方面,风险控制能力、品牌等因素将成为核心竞争要素;对于客户而言,流量规模、转化率和情景水平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因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可以促进和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利用技术服务普惠金融的能力。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金蛋金融以坚实的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强大的风险控制体系、优质的债权资产和高度的合规性,实践了普惠金融。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取向下,数字技术降低了客户获取成本,扩大了服务覆盖面,使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等关键群体更容易获得金融服务。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戴菲金融科技董事长唐霞表示,金融科技企业所能做的不仅是通过技术嵌入帮助小微企业顺利获得资金,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授权”,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能力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接触更多长尾用户。

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许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尤其是中小银行。“采用‘新兴技术+零售’可以突破传统重经营模式下人力、财力和物力的限制。”唐霞说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银行业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推进数字转型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克服数字转型的困难。唐霞表示,“戴菲与我行采取联合经营、按效收费的合作模式。早期银行的投资非常少。对银行而言,整个项目的风险极小,机会成本、试错成本和着陆成本都降至最低。”据唐霞介绍,到目前为止,戴菲已先后与银行、保险、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2019年2月底,戴菲和PICC·P&C举行了正式合作签字仪式。双方将以“互利共赢”为合作原则,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通过保险产品和金融技术的有机结合,创新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实施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开启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事实上,不断探索通过科技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新路径,是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开展普惠金融实践的必由之路。

以常恒为例,秦洪涛告诉记者,在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探索中,他坚持小批量分散服务的原则,利用大数据、生物识别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中国更多领域,为小微企业提供多维金融服务,优化和提高金融服务运营效率,防范和控制风险。通过“科技+金融”的双向赋权,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创新的应用与积累的商业经验联系起来,构建新的普惠金融生态,为小微企业和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普惠金融完成“最后一英里”。

标题: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