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5字,读完约3分钟
⊙朱主编
券商与科技股投资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保荐人和投资的相关规定尚未出台。然而,券商普遍希望放宽后续投资与锁定期的比例。
经纪与投资的比例可能在科技板公司新发行股本的2%至5%之间,并需要通过其另类投资子公司获得自有资金,锁定期最长为2年。
“在证券监管规定中,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属于需要履行一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并减持股份的股东。基于此,设定5%的投资上限更为合理。”一家经纪另类投资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然而,市场上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我希望设定一个更灵活的跟进比率,并放宽上限和下限。
目前,某券商已将后续投资比例列在保荐公司的申请材料中。本质证券在其保荐公司汉川智能的申请材料中表示,拟通过其另类投资子公司发布的投资决策文件参与发行人本次公开发行的战略配售,战略配售的认购规模不超过本次公开发行股份的20%。
一家中小券商另类投资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希望后续投资的比例范围可以稍微放宽。“如果经纪公司对某个项目有信心,取消上限设置后,你可以选择投更多的票。”他说,他的另类投资公司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早期项目,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相比之下,公司投资银行的实力相对较弱,因此有可能通过科技板块和投资来增加收入,从而打开这一领域的局面。
除了跟进比例外,放宽锁定期也成为大多数受访券商的需求。一些分析师表示,长期占用这部分自有资金可能会给经纪业务带来风险点。在这方面,券商另类投资的负责人认为,创业板企业的股价在上市交易6个月后也将是自身的收益值。考虑到券商的流动性,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锁定期过长可能会对券商的流动性和当期净现金流量产生较大影响。
“在引入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投资机制之后,经纪投资银行和另类投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多位受访者表示,券商跟进机制不仅考验了投行的定价能力,也对券商另类投资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类投资公司的“价值判断”可能会对经纪公司投资银行承担的项目业务做出反应。
长期以来,由于业务隔离规则的限制,投资银行和保荐人、投资子公司和投资企业都有一些隔离规则。后续投资机制的出现将投资子公司的投资判断与投资银行的定价权联系起来,强调发行利益的“约束”。因此,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共同努力,已经成为各方参与的新课题。
一些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券商参与科技板块应该站在公平的市场角度,通过各方参与进行沟通和平衡。前资深投资银行家王认为,后续投资要求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接受发行价格参与战略投资,这些子公司与投资银行的利益可能不一致。即使公司的高层总是能够协调,毕竟还是有内部博弈和约束的。
标题:券商另类投资公司期望 放宽科创板跟投比例和锁定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