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3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创新日益活跃,互联网公益文化日益普及,互联网公益事业参与者日益多元化,中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开始蓬勃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活动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公益事业的生态环境,也丰富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模式。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其优势和挑战。

新知新觉:理性看待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

互联网公益是公益发展的新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了互联网和公益的四大基因。首先,透明基因。互联网是透明的。互联网公益事业使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网络化、数字化,提供端到端、可执行、可监控、可评估的公益解决方案,实现了公益资源供需的高效衔接和公益捐赠全过程的透明。第二,创新基因。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高度耦合。未来,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促进公益资源供需双方的精确匹配。互联网众筹的智慧也使公益事业以“指尖公益”和“行动公益”等多种形式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第三,共享基因。互联网数据和信息的开放性创造了一种共享文化。公益事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共享基因实现延伸和拓展。第四,连接基因。互联网的本质在于连接。互联网公益事业通过社会关系的联系,推动“微观公益”、“全民公益”和“社区公益”模式的不断发展,促进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媒体和公众等多主体在公益事业发展中实现协同合作。

新知新觉:理性看待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互联网公益事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与管理存在不平衡。目前,互联网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但相应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尤其是相关的制度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现有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数据保护等方面,存在技术主义倾向。从行业自律的角度来看,虽然大型互联网公益平台组织引领了互联网公益行业规则的制定,但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公益平台组织的参与。其次,互联网公益事业内部制度发展不平衡。信息系统、捐赠系统、评估系统、报告和管理系统构成了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四大内部系统。目前,人们更加注重捐赠制度的建设,而忽视了评估制度的完善,在评估中出现了以捐赠人为导向的简单化倾向。第三,网络公益平台组织与传统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秩序混乱。互联网公益平台组织在互联网公益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传统公益组织长期积累的公益资源不容忽视。目前,他们之间没有有效的合作渠道,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和内耗。第四,网络公益模式与网络公益金融模式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金融工具在网络公益中的渗透越来越普遍,一种独特的网络公益金融模式正在形成。互联网公益金融模式可以解决公益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效提高公益组织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财务模式的营利性质和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质之间必然存在矛盾。

新知新觉:理性看待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还要着力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为加强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以项目效果和透明度为指标的互联网公益事业评估体系;加强传统公益组织与互联网公益平台组织之间的合作,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通过政策工具协调互联网公益模式与互联网公益金融模式的矛盾,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公益金融发展模式;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互联网的透明性、创新性、共享性和连接性基因将与公益事业进一步融合。

新知新觉:理性看待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学院)

人民日报(09版,2019年5月24日)

标题:新知新觉:理性看待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