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4字,读完约4分钟
中非“湖南”计划在湖南举办一个新展览的盛大会议。主题为“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的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27日至29日在湖南长沙举行,这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地方与非洲经贸合作的新窗口。近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组委会秘书处组织了“中非湖南关联企业银行”面试小组,对湖南非合作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和面试。
照片由吴鹏程拍摄,三一生产车间
早在唐代,湖南就与非洲有经济贸易往来,从“黑石沉船”中展示的湖南长沙窑陶瓷产品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新的时代,每一个优秀的湖南企业都漫游在非洲的土地上,为中非经贸合作贡献着湖南的智慧和湖南的计划。
湖南农业企业造福非洲人民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敢于成为世界第一的湖南企业已经看中了非洲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决心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其饥饿状况。龙平高新技术是优秀的企业代表之一,其宗旨是促进种业发展,造福世界人民。公司形成了独特的“公益性国际援助+市场化海外扩张”的国际化道路,为中国种业“走出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龙平高新副总裁陈志新表示:“强大的R&D自主创新能力是支撑公司整体领导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该公司的国际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块:杂交水稻、外援项目和农业技术培训。”隆平高新不仅通过“杂交水稻外交”和三大援非项目搭建了中非友谊的桥梁,还定期在非洲开展技术援助项目和援外技术培训课程。目前,约有3600名非洲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涉及近50个国家。同时,公司以技术合作和种质资源培育为战略支点,探索大农业、大生态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之路。
袁的种业也是最好的之一,他专注于杂交水稻。2008年,袁种业开始在非洲进行杂交水稻的试验示范和品种选育,并在马达加斯加成立了农业公司。现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在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乌干达、几内亚比绍等非洲国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产品深受非洲农民的喜爱。
可喜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员工的辛勤劳动。袁种业副总经理姚振秋介绍说,企业进入非洲市场面临很大的障碍:语言不通,难以适应干热的气候,饮食习惯不同,治安形势堪忧,疟疾肆虐。大约95%的员工患有疟疾,因此员工应该始终保留青蒿素。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挫伤企业的积极性和信心。袁种业最终在非洲站稳了脚跟,利用“农业企业+小额信贷公司+农户”的组织生产模式,解决了非洲农户投资能力有限的问题,有效地打通了杂交水稻产业链,实现了互利共赢。
三一重工助非洲建设
2002年,三一重工的第一台设备出口到摩洛哥,成为第一批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经过多年的布局,三一重工已经在非洲划分为三个区域市场:“南非”、“北非”和“西非”。通过关注重点,三一重工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体系,赢得了非洲客户的认可。目前,三一重工向非洲出口的设备销售额超过100亿元,销售设备12000多台,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向非洲出口产品中排名第一。其中,混凝土机械、大吨位起重机和小型港口机械在非洲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放眼非洲大陆,三一设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重大项目的舞台上。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肯尼亚穆内铁路、非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吉雅铁路、尼日利亚中土铁路和塞内加尔达喀尔轻轨等大型交通轨道建设项目中,三一设备运行高效。
与此同时,三一重工加强了与非洲在能源和矿产等新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埃塞俄比亚阿达马风电场二期工程中,3102台风力发电机全部并网发电,这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海外风力发电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炼油厂,尼日利亚的丹格特拉基炼油厂,目前在现场有120多台设备。突尼斯矿业集团购买了17台3195吨的有轨电车,这是中国有轨电车出口的最大单笔订单。
“三一设备在非洲标志性项目中的集体亮相,不仅树立了中国品牌的良好形象,也有力地推动了非洲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三一重工国际总监周万春表示。
周万春介绍说,今后三一重工将与南非、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建设组装厂,提升当地的工业技术水平,同时依托三一重工为非洲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总有一天,我要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穿越那深邃的大海。”前人的理念历久弥新,如今的湖南企业正以湖南人“吃硬、欺负硬、忍气吞声”的顽强意志,扬帆出海,跨越非洲,这使得“中国式”在非洲大陆越来越激烈。
(蔡
标题:湘企扬帆出海非洲刮起“中国风”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