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6字,读完约2分钟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刘伟宏
行动原因:农业推广人员在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质量和效率、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农业推广体系面临许多困难。一些县(市、区)削减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编制,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失,农业技术队伍呈现老化、非专业化、兼职、临时等状况。
建议:理顺管理体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实行“三权归县”、以县级业务部门为主体、乡镇参与的双重管理模式,实行“特殊人”制度,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病害防治、农业防灾、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林业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等公益性职能。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和考核。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林业工作站和水利站应在乡镇分开设置。县级业务部门负责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所有人员工资和正常工作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乡镇政府配合县级业务部门,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和绩效监督。在县乡共管的基础上,由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共同评估工作绩效,重点评估农业科技实践能力、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
加强团队建设。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得到加强和充实,在保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确保专业岗位,建立正常的专业人才补充机制,重视农业类高校毕业生的公开招聘,探索建立不同于一般公务员考试的就业制度,补充实用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进一步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
加强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创新创业一线,注重选拔中央、省、市、县高校学者专家和技术骨干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现场指导和专业技术培训,动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共同参与。对长期扎根农村、成绩突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工作经费、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政策上给予适当照顾,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和监督。
(文阳整理)
《人民日报》(2019年6月27日,第17版)
标题:农技推广弱化局面须改观(提案提要)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