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瞿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NPC)近日集体审议了疫苗管理法第三稿。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疫苗管理法草案经过修改已经“成熟”。围绕疫苗监管的整个链条和全过程,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监管,他们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其准确性。
曹建明副主任表示,三稿草案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和建议,针对长春长胜等吉林案例暴露出的监管不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要求。这些条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审判后已经成熟,他们赞成提交本次会议表决和批准。
委员会成员吕世明表示,疫苗管理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他很高兴看到第三稿中有“依法从重”和“重奖”的规定,也提到了销售许可证持有人的赔偿责任,使疫苗监管的整个链条和全过程体现出更强的社会意识和更重的社会责任。
第三次审议稿对疫苗生产、流通、接种、补偿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加重视各环节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例如,草案第三稿进一步加强了疫苗信息的披露。专员杨志进说,普通人很难区分疫苗的真实性和效力与模糊的技术术语。建议疫苗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尽可能广泛、详细和易于理解,除疫苗产品信息外,还应包括储存条件、批次、保质期和不良反应。
基层接种工作与大多数接种人员,尤其是儿童密切相关。第三稿要求接受者或其监护人应如实提供接受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李锐委员表示,为保护未成年接种者的权益,确保其及时接种疫苗,建议将相关法律中的“监护人”改为“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及其近亲属”。
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张斌建议,要结合三稿审查的有关规定,加大对基层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尽最大努力防止人工抄写和输入错误的发生,填补监督工作的不足。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标题:管好疫苗监管“最后一公里”——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疫苗管理法草案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