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8字,读完约2分钟

福建省宁化县胡村吴芳村罗家坪红军长征会址纪念碑。

余照片

“宁化、刘清、归化,路又深又滑。今天去哪里,直接指着武夷山。山下红旗如画。”1930年1月,当红军挺进闽西时,毛泽东写了一首歌《像梦一样?元旦。

当时,福建三明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区和主要集结地。三明苏区人民每年为中央苏区政府和红军筹集“纸一千吨,粮一万吨”。特别是宁化苏区扩大红色支援战线运动,筹集粮食950多万公斤,资金近54万元,安置了一大批支援前线的人员。组织了20,000多名担架和运输队,承担支援前的后勤保障任务。3万多人在三明参加了红军,约1.4万人从宁化出发踏上长征。他们大部分被编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分别负责长征中最困难的前卫和警卫任务。红军到达陕北后,只有76名三明红军战士幸存。

红军好作风 暖了百姓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随着红军的脚步进入这片红色的土地,历史长河中的细节都在移动。

"奶奶经常给我讲毛主席住在我家的故事."在三明市清流县临河镇唐后村,一栋两层的木结构建筑是邱家的祖传财产。1930年1月中旬,毛泽东来到林舍,他就住在这里。

站在祖先面前,邱开口了他的话。“毛主席住在这房子里以后,那天晚上他和他的祖父谈了很长时间,主要是为了宣传红军的政策。”

"祖母总是回忆说红军是非常善良的."邱说,红军的好作风温暖人心。毛泽东离开后,邱家祖也多次接见红军。

在林舍镇外的山脚下的竹园里,曾家烈士陵园巍然屹立。在细雨中,红军后裔曾李鸿的故事将记者带入了“一家三烈士”的感人故事。

"祖先和红军的关系应该从几袋豆子开始."曾李鸿说,1930年初,第一批红军来到临沂。“当时,红军在家里的菜园里摘了一些豆子,第二天就把钱送到了门口,这让曾祖父曾富良很感动。”1931年6月,当另一批红军到达林社时,曾富良毅然与家人一起加入了红军。

红军好作风 暖了百姓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我家有五个人参加了红军。曾祖父曾富良、祖父曾戚颖、祖母谢玉基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曾李鸿说: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埋葬了曾家三位烈士的遗物,修建了烈士陵园。如今,曾李鸿已成为宁化革命纪念馆的评论员,渴望着游客讲述革命故事。曾庆红的家庭故事只是苏联人民无私、无畏和献身革命的缩影。没有革命先烈的贡献,怎么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曾李鸿说:“作为先烈的后代,我有责任把这段历史告诉更多的人,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红军好作风 暖了百姓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人民日报(2019年6月20日04版)

标题:红军好作风 暖了百姓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