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4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王晓
5月27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今年1月至4月的保险业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保险资金使用余额为1699.22亿元,其中保险投资银行存款总额为2533.1亿元,约占14.91%;债券投资57466亿元,占33.82%;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总额21,370亿元,占12.5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3.52%、6.23%和13.8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19.1%,达到568亿元。资产投资额的增加直接反映了保险基金对市场态度的变化。从各保险公司的持股数量和投资特点来看,目前中国的保险投资正保持着持续的增长趋势。面对巨大的资本市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资金的市场地位逐渐上升,其投资方式也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这也符合保险基金稳定和长期的特点。
通过与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数据的对比发现,过去中国资本市场为保险资金打开大门的项目或产品不够广泛,与保险资金相匹配的中长期资产有限。因此,在资本市场上,保险基金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放松保险资金的使用,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逐步拓宽。例如,不久前,保险资金被允许参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用保护工具的业务,这不仅丰富了保险资金的使用,也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套期保值方法,有利于完善市场信用风险分散机制,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状况。
事实上,保险资金的合理使用可以为实体经济注入大量长期资金,近17万亿元的资金将通过不同渠道流入金融市场和其他实体经济领域,这也将为金融业本身增添更多活力。保险资金作为金融市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与银行业的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无论是批准保险基金参与市场化债转股,还是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合格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非定期资本债券。银行业和保险业之间的合作为中国金融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以及去杠杆化和卖空操作增加了更多帮助。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央行近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积极推进市场化合法债转股;与证券监管机构合作,引导更多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由此可见,保险投资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符合金融市场对长期资金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移,保险业自身也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转型路径中。因此,保险基金参与新旧动能转换不仅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经济转型的要求,也给保险基金投资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保险业的转型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在“第二代付费”制度下,偿付能力指数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高水平运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稳步提高。然而,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依然严峻而复杂。保险投资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检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新的投资渠道带来新产品、新项目和新技术,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投资渠道的增加给保险基金带来了更高的风险。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迫切需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在保险资金稳定性和收益率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保证收益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
此外,保险资产管理业务与科技成果的结合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目前,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制度缺失、信息孤岛、新技术难以落地、人才缺口等挑战,我们应该从战略层面确立金融与技术融合的方向,制定符合自身优势和战略的金融技术实施方案,让科技的高效率促进业务的高效率。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段表示,保险资金在长期项目投资中大有可为,保险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本优势,着力提升项目投资能力,重视投资风险管理。
标题:险资运用渠道扩大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成关键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