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3字,读完约2分钟
“电子商务扶贫的整体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通过一些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企业家和关注贫困问题的社会力量,推动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电子商务扶贫路径。”5月30日,在2019中国电子商务大会“电子商务扶贫论坛”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特邀专家魏亚男说。
在魏延安看来,目前电子商务扶贫有八种模式,包括增强贫困主体权能、推动网上销售、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推动贫困地区创业、促进消费扶贫、发展便民服务、推动社会救助和推动产业转型。
通过这些模式,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回流,促进了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并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帮助穷人。但与此同时,魏延安表示,电子商务扶贫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有关方面对电子商务扶贫这个新事物的接受度不够;参与电子商务扶贫的各方力量需要协调;电子商务扶贫实践的视野需要拓宽;群众生产生活的网络习惯尚未养成;各种电商需要培养;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仍有很大改善,因此有必要跳出思维定势,有效整合贫困地区的资源。
对此,魏延安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性认识,帮助穷人。结合扶贫的主要目标和实质,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公益性扶贫。
其次,要加快解决电子商务在扶贫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短板入手,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向农村地区伸出更长的“手”。
第三,我们应该注意电子商务帮助穷人的收益感。检验电子商务的扶贫效果,要看有多少贫困农民因为电子商务而脱贫,每个农民平均能增加多少收入,它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实际作用。
最后,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电子商务扶贫合作机制。政府、平台、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传统企业、农业企业实体和贫困家庭是电子商务扶贫的六大参与力量。要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开放平台、多方参与的电子商务扶贫协作新机制。
魏延安对电子商务扶贫充满信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完善,共识凝聚在空之前,各方力量正在加速倍增,电子商务扶贫的明天会更好,将如期实现扶贫。多做贡献,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标题:补短板让帮扶主体更有获得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