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7字,读完约3分钟

”一种地方口音进入我的内心,拾起了我执着的梦想。一碗酒喝得我心里暖暖的,我皱着眉头,挑起怀旧。”音乐短片《一碗怀旧》,缓缓展开,犹如一幅家乡的生动画面。镜头和画面静静地展示了河南方城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种让方城人梦寐以求的美食,也成为一种铭刻在外出企业家骨子里的乡愁,那就是方城回面。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县如此热爱徽面,以至于在全国首屈一指。《一碗乡愁》的作者张林,是郑州张老腔方城郭强回面的市级“非遗”后裔,出生于“中国回面之乡”方城县元店乡滹沱村。张林带领团队多次回家,深入挖掘以方城回面为代表的地域饮食文化。

“张老炝”引领饮食行业创新升级

2017年初,郑东新区的第一家“张老轩”一开张,就吸引了食客。短短两年多时间,张琳在餐饮业创造了奇迹,使“张老轩”在郑州大受欢迎,遍地开花,成为郑州耀眼的餐饮名片。“一碗老南洋煮出来”是对食客的评价,显示出其骄傲的风格和独特的饮食气质。

“张老炝”引领饮食行业创新升级

在郑州市东城区,方城县委书记祁李青在吃了一碗“张老选”方城回面后说:“做生意不在店的大小,而在小空房胜在大空房。”当时,郑州CPPCC董事长王璋也称赞“张老英”张林。他们的评价相互印证,张林的“张老选”心法在挖掘和弘扬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徽面文化方面也具有鲜明特色。“张老轩”独特的饮食文化有着传承与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其生活美学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徽面馆的固有印象,其生产者充满了深厚的大爱情怀。店内独特的设计散发出带有家乡风味的南阳文化元素,让人感触颇深:原来会面馆可以这么高。

“张老炝”引领饮食行业创新升级

格桑花,在七月和八月开花,是青藏高原独特的美丽的花。它看起来很脆弱,但它在风中起舞,摇曳而闪亮。今年7月底,张林将带领“瑞英红慈善援助组织”成员第十次踏上青海玉树高原约4000米的高度,完成玉树灾区贫困学生十年资助的最后工作。玉树,素有“三江源”、“古唐范路”、“歌舞之乡”之称,地处青藏高原的一隅,但早在唐贞观时期,这里的藏族文化就与中原文化融合交流了。当时,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到玉树市结古镇贝纳沟,当地藏族领导和群众为她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她向藏族人民传播了中原文化。文成公主庙位于本拿沟,金碧辉煌,四面环山,是唐范古道上最耀眼的地方。1300多年来,文成公主庙见证了藏汉家庭。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后,张琳等中原等地的爱心人士再次带着文成公主踏上了西藏之旅,重温了汉族和西藏的民族情怀。

“张老炝”引领饮食行业创新升级

为了建立长效救助机制,张琳和深圳企业家王大为、陈海胜发起成立了“瑞英公益”,每年帮助玉树一中的孤儿、单亲家庭和贫困学生完成大学毕业。低调务实的张林,CPPCC金水区常委、方城商会副会长、南阳商会副会长、郑州市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青联委员。2013年至2017年在郑州荣获第四届河南青年企业领导人“十大先锋人物”和“光荣杯”先进个人等荣誉。10年来,“瑞英公益”连续资助玉树200多名学生,捐赠300万元,捐赠物资100多万件。十年后,一个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瑞英公益”已经建立,第二个项目选址即将选定。

“张老炝”引领饮食行业创新升级

从郑州流行的一碗“张老轩”,到瑞英公益的建立,张林实践了两种文化,一种是饮食文化,另一种是爱情文化。一种文化起源于丝绸之路的源头方城,一种文化根植于玉树高原,从涅盘重生。

从方城到郑州;从中原到玉树。张林,一路上,生活充满了鲜花。

标题:“张老炝”引领饮食行业创新升级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