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2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曹勇

通讯员杨千韩红艳

Adili Abdul Sikur

“有了养鸽技术,我在这里工作每月2800元,加上在家养鸽,月收入5000多元,工资翻倍。”23岁的凯泽·库尔班(Kaiser kurban)是喀什新头鸽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他愉快地告诉记者。

凯撒曾经是喀什市英吾斯坦乡英乃喀什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幸福源于“金融+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带来的精准扶贫。中国人民银行喀什中心支行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尽快脱贫,依托村民饲养鸽子的传统,引导金融机构将货币政策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扶持民营企业,探索“鸽子脱贫”的新途径。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扶贫再贷款向企业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企业金融机构向农民和企业提供低息信贷支持,用于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喀什中心支行向疏附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了1000万元扶贫再贷款,为该村的养鸽业务增添了“两翼”。

村里飞来“扶贫鸽”

喀什鑫头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初,企业和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走访农户,了解村民饲养鸽子的意愿,然后从上海引进种鸽,带动村民饲养。累计注资800多万元,完成15000对种鸽基地和6个种鸽技术培训中心建设。为了解决农民对资金短缺、技术缺乏和鸽病风险的担忧,农村信用社和企业在英乃卡什村等6个深贫困村建立了鸽养殖合作社,并以先进和落后的形式创建了30个以合作社董事为主体的示范观测点,通过示范户帮助和观测点向村民传授技术。目前,合作社吸收了244名成员。同时,通过“信用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经过培训具备建档建卡资格的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18年11月底,疏附县农村信用社已向525户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发放贷款1103万元。

村里飞来“扶贫鸽”

“2018年,我从农村信用社借了1.5万元买了60对种鸽,企业奖励了15对鸽子。每对种鸽平均每年生产8对幼鸽,市场回购价格为一只幼鸽2元,一枚鸽蛋18元。公司每周都来收,年收入超过7000元。我计划在过去的两年里把养鸽规模扩大到500只,力争尽快摆脱贫困。”yi Miguli Tohti是英奈卡什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她和记者分享了她养鸽“致富”的经历。

村里飞来“扶贫鸽”

目前,鹰乌滩镇养鸽扶贫模式已经形成了资金援助、技术指导、饲料供应、防疫保障、农产品增效和市场支持的完整运行链。喀什鑫头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雪羽鸽”正飞上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餐桌。同时,产品也通过冷链物流供应给京东便利店,并与国内多家家电制造商建立了销售渠道关系。

村里飞来“扶贫鸽”

据了解,在金融的帮助下,该企业还推出了以养鸽为“主导产业+卫星工厂”的产业包,先后成立了服装厂、蘑菇种植工程合作社、眼镜加工合作社等卫星工厂,形成了企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贫困户的共同体,使贫困户能够获得就业、股份和利润。

村里飞来“扶贫鸽”

“寄钱比送技术更好,动员穷人养鸽子,学习技能,重点是让贫困家庭改变主意,打破‘贫困根源’,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中国人民银行喀什中心支行行长尚笑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工业扶贫的金融支持力度,实现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让村民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标题:村里飞来“扶贫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