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4字,读完约4分钟

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4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全国的1/3,机器人生产能力占1/2,信息服务业占1/3。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达到全国一半,高端设备制造水平在全国领先。随着长江三角洲工业互联网集群的建设,工业大数据在网络空的全天候“云”上流动,为先进制造业安装了“智慧大脑”。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亿万企业的“云”点亮“数字智慧长三角”

区域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正成为长三角产业合作的核心和智能制造的新引擎。

在长三角地区,很多员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登录企业数字运营管理系统,了解当天的工作任务。运营管理系统创建开放式智能工厂模式,形成扁平、灵活、协同、有效的共享智能创造生态,开辟上下游产业链,从多维视角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围绕建设综合、产业和区域产业互联网平台,长三角各地积极部署,为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在上海,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平台,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在浙江,阿里巴巴云预计到2025年将连接2亿台工业设备,服务30万家工业企业;在江苏,已有60多万台工程机械设备通过了徐工集团的韩云平台“上线”;在安徽省宣城市,启动了“万家企业走向云端”计划...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许多企业已经尝到了云端的甜头。杭州一家年销售额达28亿元的制造企业已经进入了川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年多来,供应链的协同效率提高了30%,平均订单执行时间从17小时减少到13小时,交货及时率从80%提高到96%。“在长三角,智能物流将上下游企业串联起来,物流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协同效应,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物流成本。”Chuanhua.com的相关负责人说。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工业互联网让制造业更加环保。位于江苏省的梁爽节能系统将数千台能源设备接入云端,优化能效,综合节能20%~50%,运行维护成本降低20%~40%。2018年,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数百万企业正式启动“去云平台”服务倡议,提出到2020年增加“去云平台”企业数量,降低运营成本20%以上,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高效协作,优化资源配置。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政府搭建区域协调发展平台,展示新路径

2018年,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协调发展之路全面显现。政府建立了一个促进数据相互承认的平台,并推出了一系列协调发展措施。

-"区域平台"汇集了领先优势。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联合起草了促进互联网平台集群联动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支持智能云分公司、上海宝信、江苏徐工信息、浙江阿里巴巴云、安徽合力等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力争在中国率先建设区域性产业互联网平台集群。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跨区域政策形成协调发展。长三角九地联合发布《g60科技走廊产业互联网协调发展实施方案》,九地将进行机构对接,共同制定跨区域产业互联网政策;加强财税支持,共同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我们将共同关注优势平台、产业示范、技术研发等。,促进技术升级和项目落地。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按“快进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识别解析系统的顶层节点是全国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持工业中一切事物互联互通的神经中枢,可以给企业的每一个产品、零部件、机械设备发放唯一的“身份证”。2018年,全国行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上海签约并正式上线,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实现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互动,加快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崧认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工业产能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中国it和自动化企业的集聚地。三省一市有许多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和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搭建了一个连接和赋权平台,使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与智能服务提供商相连接,在区域内形成N个面向行业的子平台,逐步形成服务生态,最终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协同。

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金成表示,长三角将率先推进5g网络试点,开展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合作,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海量的工业数据资源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和高质量的创新,建设世界一流的智能城市群。

据报道,2019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将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平台间互信机制;制定区域扶持政策,培育1万个产业应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应用,创建若干基准工厂和园区;联合开展工业互联网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创新,建立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开发者社区。

标题:工业互联网搭建“云上长三角”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