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7字,读完约4分钟
“全球年快递量约1000亿件,中国占一半,相当于中国两大快递之一。”在3日召开的全国邮政管理会议上,国家邮政局局长马俊生这样描述了中国快递业的规模。
马俊生表示,回顾2018年,快递行业的规模和收入达到新高。展望2019年,快递业必须突破现有产业结构的不足,实现质量和效率的转变。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505亿件,同比增长25.8%;营业收入达到6010亿元,同比增长21.2%。社会新增就业岗位20多万个,支持网上零售6.9万亿元,支持跨境电子商务贸易3500多亿元。
在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去年新增16000个直邮村,直邮率超过98.9%,全国24个省全部实现了直邮。实施西部和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1280个网点改造。
在服务现代农业方面,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2.4%。全年共接收和投资农村快递120亿件,支持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入城7000多亿元。快递的扶贫效果进一步显现。邮政企业依托邮政音乐网建设了709个网上扶贫地方馆,推出了“一城一品”农业特色产品655个典型项目,带动18万贫困人口增收3.4亿元。快递企业创建“一地一品”服务农业项目905个,覆盖全国34个贫困县。
马俊生表示,快递行业去年不断深化“配送服务”改革。全国完成了121,000家快递网点的备案;进一步优化许可流程,将五项邮政业务的行政审批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限的一半,快递许可证平均办理时限缩短至12.7个工作日;国际快递业务(代理)许可证授予天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监管新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智能快件快递服务和专业终端接投服务企业的许可工作。
马俊生认为,尽管中国快递业规模庞大,但其结构并不完美,70%是电子商务部分,30%是大宗部分。与发达国家的快递业相比,它主要服务于制造业,电子产品数量较少。这是目前中国快递业的缺点。未来,我们应该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快递业未来的增长方向。
目前,我国快递业仍存在诸多不足:价值分配不合理、基础薄弱、快递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和快递包装废弃物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优化产业生态系统、深化部门和区域协同治理方面,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措施。
马俊生表示,2019年要制定支持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努力解决制约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瓶颈。加大《关于规范快递终端服务车辆管理和使用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力度,力争在80%的上市场所推行车辆通行政策。开展快递员工职业满意度调查,努力保护快递兄弟的合法权益,改善工作环境。
在改善终端服务方面,发布了《关于推进智能快件箱和信箱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智能快件箱和信箱建设融入当地民生。推进快递终端综合服务站建设,全年新增1万个,共计8万个。城市快递自营网点标准化率达到93%。推广智能配送设施,箱投比例达到10%。
在科技创新方面,引导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技术,创新提供即时下单、电子报关、跟踪查询等便捷服务。推进智能安检系统的研发,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安检效率和准确性。
在绿色发展方面,到2019年底,电子运单的利用率将达到95%。推动电子商务平台讨论共同治理,努力避免一半以上的电子商务快递邮件进行二次包装。推动10,000个邮政快递网点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如塑料制品和纸箱。推动快递行业实施绿色包装准则。(据新华社报道)
标题:快递业发展前瞻:去年突破500亿件 今年将有哪些变化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