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3字,读完约5分钟
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代代相传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珍贵。
“我的新中国和我一刻也不能分开。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赞美诗出现。我歌唱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从小村庄里吸烟。我最亲爱的新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我和我的新中国》这首歌在大街小巷依次响起时,魏庆冰演奏了《颤音上,用的是京族特有的七弦琴》
七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也是京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早在公元三世纪,七弦琴就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流行,直到公元八世纪才在越南、缅甸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流行。现在,独奏钢琴主要流行于中国广西。2011年,京族钢琴独奏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传说,京族的祖先在长期的海上生活中,受到桅杆上的绳索、桨和船的摇摆和撞击声的启发,创作了钢琴独奏。
用摇杆,通过演奏、挑选、揉捏、推、拉、拉和揉捏,独奏者可以在唯一的弦上演奏泛音和基本音。委婉语就像一首歌,就像诗人的语调,非常甜美。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饱满,适合表达各种长抒情旋律。它不仅能描绘椰子树和山脉等自然之美,还能把人们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魏庆冰的《我爱我的新中国》正好证实了这一点。
除了“我爱我的新中国”之外,魏庆冰还发布了几段用颤音弹奏七弦琴的视频,将广西有500年历史的七弦琴艺术带给了颤音使用者。“我是钢琴独奏艺术的忠实拥护者,”魏庆冰说。
“天空无边无际,雁去哪里,心是北方的故乡,雁带着我的思绪回到北方。”当他手里的摇杆碰到独奏弦的不同位置时,一首“红岩”的曲子就出来了。钢琴悠扬的旋律让听众在草原上接受灵魂的洗礼。正如这位网友评论的:“弦声是一种长流水的感觉,闭着眼睛听更舒服。”
“渡河,爬山,一路辛苦,一路惊心动魄,只看到恶魔掌权,还被仙女攻击,只被风枪和雪剑杀死,还遇到霜刀和雨剑,但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去西天”,这一集的《西游记》,看我的马鞭, 从魏庆冰的手指间缓缓流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画面似乎就在眼前。 它唤起了网民的记忆。“当你听这些时,你的脑海中有一座塔,那是一个太阳将要落山的场景。”
“一个是元朗·原宪,另一个是美玉无瑕。如果没有奇怪的命运,我这辈子还会遇到他。如果有一种奇怪的命运,我的心怎么会最终变得空虚?”当魏庆冰用一架单弦钢琴演奏第87版《红楼梦》插曲时,吸引了7615.6万网民。细细品味,一种“眼睛空储存眼泪空流动,颜色线抓不住表面的珠子”的感觉涌上心头。
钢琴独奏的艺术魅力大概是这样的,但是当你看到指法和钢琴的声音很长时,你会自然地沉浸在不同的音乐领域:平静和平静,广阔的大海空;或者潮汐起伏,海浪汹涌;或者温柔、蜿蜒、动人...
无论是节日还是淡季,京族都会在钢琴独奏的伴奏下即兴演唱民歌。因为它的发音与北京民歌的音调非常相似,而且它的装饰音符充满了歌唱的魅力,当它伴随着民歌时,钢琴和歌唱会立刻融合,两者会成为一体。
2009年从广西艺术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毕业后,魏庆冰一直在学习钢琴独奏。曾师从朱卓、陈坤鹏、苏、等中国著名独奏家,后赴越南国立音乐学院深造。他师从越南国家音乐学院著名独奏家阮庆新教授,不断提高独奏技巧。
听完魏庆冰的独奏会后,很多网民都对这种民族乐器感到惊讶。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听一位老音乐家在海边演奏它,几十年后我终于又听到了这首音乐,我陶醉了“颤音太美妙了,现在我第一次听到这种独特的乐器演奏这种美妙的音乐。”" 30多年来,我第一次看到这种乐器。"。一些网民甚至主动提出要学习钢琴独奏,“我想以老师的身份崇拜你优美的嗓音”和“我想学,好好听”。
除了魏庆冰之外,马拉头琴的塔米尔、呼麦的帕瓦永俊、粤剧的陈艺鹏、昆曲的周鲁浩、苗族刺绣的杨亚妮、徽州竹刻的洪建华、铁画的褚铁艺、茶百戏的张志凤等一大批非基因传承人也定居在颤音中,向颤音使用者传播非物质文化。
借助颤音平台,他们逐渐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例如,塔米尔的颤音获得了92.7万次赞扬,杨亚尼的颤音获得了46.2万次赞扬,朱铁翼获得了76.4万次赞扬。
当非物质文化逐渐走向颤音使用者的视野时,一些非遗传的继承者已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据了解,在颤音的宣传下,泸州油纸伞第三代传人于的订单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被放在了第二年末。“文叔叔的伞”的幕后制作人文世山,通过摇头,他的月收入已经达到10万英镑。
截至2019年4月,在1372个国家级非遗产项目中,有1214个项目的相关内容通过颤音传播,覆盖率超过88%。这1214个国家级非传统内容正在震动,产生超过2400万个视频,播放超过1065亿次。(照片由颤音提供)
编辑:张洋
标题:很少有人见过的东西在中国流传了近一千年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