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8字,读完约4分钟
在新的一年里,区块链的话题并没有减少。如果人工智能在2017年成为焦点,区块链会在2018年成为保险技术的新“交通责任”吗?
对于许多非专业人士来说,区块链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技术概念。根据定义,作为一种分布式和共享的会计技术,区块链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密码分类账数据库,有多个节点参与,由统一的一致机制共同维护和保证,记录所有的交易记录。Blockchain通过构建点对点自组织网络、时间有序、可篡改的加密分类账和分布式一致性机制,实现了整个网络的分散信任核算和共同公证,创建了基于计算机算法的不依赖第三方的信任机制,实现了价值的点对点传输。换句话说,在区块链,任何不认识对方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个开放透明的数据库所认可的信任关系来完成端到端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合同执行,而无需通过中介达成信用共识。
这项技术由于其安全性和方便性也引起了保险业的关注。有专家指出,互联网保险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在于互联网的信用基础和安全机制不完善,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保险业构建基于网络的安全信任机制,营造符合互联网保险业务模式创新的网络信用和安全环境。宏特保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林洪祥表示:“区块链最重要的角色是解决信用中介问题,建立一个可信、开放、客观的平台和体系。以保险业为例,许多人对保险的“刻板印象”主要来自索赔纠纷,保险公司经常大声疾呼:用户报告不属于合同或责任免除范围。这主要是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其中调查和取证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将增加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同时也会造成理赔不及时等问题,大大降低用户体验。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下,用户信息将得到最公平的保护和存储,提高保险双方信息交互的准确性和效率。”
正是这个行业的技术特点和痛点一拍即合,区块链在保险业的应用也逐渐兴盛起来。国内外许多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欧洲保险巨头安联集团(Allianz Group)已成功利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同来处理灾难掉期和灾难债券交易。与此同时,许多外国机构也在航运保险领域测试区块链技术。2017年9月,安永与区块链一家专业公司合作,打造了全球首个船舶保险区块链平台,计划今年正式投入运营。随着网络保险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关注和运用也走在了前列。2016年,阳光保险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技术框架推出“阳光湾”点,成为中国首家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企业。平安金融一号账户开发的区块链技术也应用于平安保险业务,梅辛人寿互助保险公司去年推出的爱心救助账户成为中国首家使用区块链技术记账的互助保险。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中安保险的子公司中安科技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出了“步步为营”项目,新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布了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
尽管前景广阔,但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概念和新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中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有报道指出,目前区块链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目前区块链技术的交易速度还比较慢,难以应对复杂执行逻辑的应用场景。区块链的能力和效率不能满足大规模应用的要求;其次,确保交易和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对区块链应用非常重要,但其安全性仍需要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测试和改进;第三,区块链目前的发展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没有相应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和规范;最后,区块链技术与传统金融体系的整合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必要加强公众对区块链的认识,这不仅将提高用户对区块链项目的接受度,还将有助于用户维护自己的权益。
可以预见,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技术,区块链将成为2018年保险技术的热门词汇之一,更多的区块链项目将登陆保险业。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以区块链为首的保险技术并不是保险公司提高竞争力的灵丹妙药。保险业应以科技为动力,努力实践,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张乐制图)
标题:区块链会成为保险科技新的“流量担当”吗?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