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6字,读完约4分钟
不久前,在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和武汉市市长万勇的见证下,湖北正式与英方签署了九项合作协议,涉及教育、体育、设计、医药、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英国首相特里萨·梅(Theresa May)上任以来首次访华的第一站是武汉,这让武汉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转型为武汉中部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机遇。中部地区已经成为外国投资的沃土。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561.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居全国前列。
首先,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六个中部省份分别占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是中国的人口区域、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中部地区在资源、能源、制造业、劳动力等方面优势明显。近年来,它逐渐成为东部和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这是中部地区利用外资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势头的变化,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中部地区人口众多,这不仅意味着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也意味着有广阔的内需市场,这对于寻求投资利益最大化的外资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现在许多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因为他们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奥特信息系统是索莱拉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奥特信息系统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布莱恩·塞尔德斯(Brian Seldes)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非常大,发展非常迅速,这给外国投资者带来了许多商机。中国市场可以说是目前亚洲最重要的市场,也是索莱拉集团最青睐的市场。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的奥特信息与中国30多个省市的中国本土企业有业务合作。
就扩大中国国内市场而言,中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一方面,中部地区由于人口众多,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中国中部的许多重要城市,如郑州、武汉、长沙等。位于交通枢纽。这意味着位于中部地区的外资企业既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也能满足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市场需求。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市场。
第三,“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了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利用外资的吸引力。最近,中欧列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7年,中欧列车运行数量为3600辆,超过了2011年至2016年的列车总数。合肥、武汉、郑州、长沙等中部地区城市相继开通了中欧列车。中部地区利用“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中欧列车,将其经济触角向西伸向欧亚大陆。这样,中部地区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可以通过沿海地区出口,还可以通过中欧列车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
此外,政策优势使中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2010年,有关部门专门发布了《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促进计划》,提出了中部六省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体系、加强投资促进部门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
2017年3月,国家修订发布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年修订)。新版《中西部目录》有639篇文章,比2013年版《中西部目录》多出139篇。其中,增加173条,删除34条,修改84条。对列入中西部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中的自用设备进口免征关税;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项目,应优先考虑土地供应。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该位置对应的《国家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的70%执行。根据《中西部目录》,更多相关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关税和增值税方面的优惠待遇。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行,中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标题:“中部崛起”利用外资增速领跑全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