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对于经纪资产管理而言,“去渠道化”无疑是2017年的关键词。在整个行业经历了一年的“去通道化”之后,整个行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2月12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整个证券管理行业和行业内大型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均有所收缩,积极管理资产在总规模中的比重有所上升。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从2016年底的17.57万亿元下降到2017年底的16.88万亿元,降幅为3.9%。这是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后,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平均月资产管理规模、2017年平均月资产管理规模、2016年平均月资产管理规模和2016年平均月资产管理规模的前20名中,共有13家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整个行业的规模已经进入了一个收缩的时区,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又冷又热。
数据还显示,在上述13家证券公司中,有8家公司2017年平均月资产管理规模出现负增长,其中券商资产管理降幅最大,达到31%。总体而言,这13家证券公司的月平均资产管理规模较2016年下降了2.63%。
在全行业规模萎缩的背景下,国泰君安(601211)资产管理2017年的月平均资产管理规模较2016年增长了17.17%,尤其引人注目。数据显示,公司主动管理资产的月平均规模同比增长24.79%,月平均主动管理资产占比从36.85%上升至39.24%。在行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主动管理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为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逆势增长的引擎。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主动加快业务转型,积极开发以“固定收益加”为代表的多战略产品,涵盖固定收益、股权、量化、fof、非标准、股权质押等。,对加强收益的风险控制起到了作用,成为提升主动管理规模的突破口。
在整个经纪资产管理行业仍在努力“退出”渠道业务的同时,在上述13家经纪资产管理公司中,也出现了“特殊成分”,其积极管理的资产占50%以上,并继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中泰证券资产管理积极管理的资产月平均规模达到58.69%。2017年,主动管理资产的月平均规模占68.61%,增长近10个百分点。
中泰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张彪认为,经纪资产管理行业的管理规模缩小不一定是坏事,但关键在于过去的规模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管理能力,服务于实体经济,满足了人民的需求。
他表示,中泰证券的资产管理在挤压渠道和降低杠杆率方面起步较早。三年前,中泰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就采取了积极压缩历史遗留渠道业务的政策。第一年,渠道业务占总业务规模的70%;第二年进一步降至55%,第三年进一步降至30%。从实际角度来看,这种规模的缩小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经纪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张彪认为,2018年是行业重组的重要一年。短期内,行业管理规模可能会普遍收缩,管理能力强、风险控制有效、回报好的机构将会有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主编:崔志明hf118)
标题:“去通道”显效去年券商资管规模缩水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