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6字,读完约4分钟
2019年,随着5G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正式进入5G商业化的第一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中国5G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布局。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约28%的移动连接将通过5G网络,这将占全球5G连接的三分之一。可以看出,5G建设不仅起步快,而且技术下沉和应用互锁,布局细致清晰。其中,自然离不开引领国内各行业进入“中国知识创新”新阶段的参与者。
长虹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引领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前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目前,长虹在中国5G时代产业布局和转型的重要节点,正以自身的资源、技术和市场信誉优势,积极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和部署。
长虹胡艾莲与上海海斯签订合同,世界第一个“5G牌照”正式诞生
3月26日,上海海斯与长虹控股集团子公司胡艾莲在四川绵阳签署了5G授权合作协议,这也是上海海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个合作伙伴授权,将有效标志着双方合作的升级。双方将充分发挥5G模块中间件的优势,在现有合作成果“长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在新的基础设施背景下,共同加快5G在智能制造、多媒体、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化,共同打造繁荣的5G生态。
(长虹胡艾莲和上海海斯签署全球首个5G许可协议)
5G模块作为整个5G技术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承载着终端接入网和信号交互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是技术的核心。其开发难度高、开发周期长、行业需求多样化已成为制约5G在行业规模应用的瓶颈。“长虹控股和上海海信基于海信5G模块中间件,在模块和终端应用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并取得重要成果。”长虹胡艾莲总经理段恩川表示,胡艾莲推出了全球首款5G视频专业模块、5G工业互联网专业模块和5G智能交通专业模块,广泛应用于5G 8K电视、5G工业生产线、智能交通等各个领域,也将为胡艾莲的发展开辟一个新的空空间。
(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赵勇致辞)
在签约仪式上,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赵勇还表示,在综合考虑战略方向一致、战略定位互补、战略资源协调的基础上,双方实现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主导作用,优势互补,推动5G规模商业化,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生产线与新技术的整合,长虹实现了5G智能制造的大规模商业化
长虹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5G产业布局的先行者之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并已将这一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现已规划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5G工业模块商业化生产线,即长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是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生产线之一。将充分运用5G和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边缘计算等工业互联网技术,支持生产线的数字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提高产品成品率,为准确实现高端技术向民用的下沉奠定基础。据悉,自2020年1月试运行以来,该生产线共生产了25万台智能电视。通过各种5G工业解决方案的有效配合,其整体运行效率较以往提高了60%左右,不仅有利于产品的生产,也是5G技术的积极应用和实践探索。
(长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
得益于行业发展需求和自身资源优势的整合,长虹将在以下工作中继续大力推进中国5G的建设和布局。长虹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省市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依托5G产业和应用开发指标的提升,长虹将逐步整合科研机构、高校等生产、教育和科研资源,为新的国家5G基础设施做出贡献,为成千上万个产业的智能数字化转型做出新的贡献。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上海海尔与长虹胡艾莲签署的5G许可合作协议,将对充分发挥长虹胡艾莲及其母公司长虹控股集团的产业技术优势极为有利,并将成为长虹展示整体技术实力的有效平台。通过相互合作,提升和深化探索5G场景创新、打造5G助力产业的关键能力,加快5G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推动领先的信息技术在中国扎根。(照片由长虹提供)
编辑:张洋
标题:长虹胡艾莲与上海海斯联手,积极推进5G建设,拓展新技术应用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