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3字,读完约6分钟
广东省汕头市是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荣获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等20多项荣誉。
汕头是东南沿海的一个国防前哨,被称为“闽粤咽喉”。它是历史上大规模作战的前沿阵地和支援基地,历来有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八·六海战的英雄麦贤得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这里工作或生活,成为汕头的骄傲和学习榜样。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上,支持军队、支持政府、热爱人民已经成为汕头的一种普遍做法。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的桂冠让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练习基本技能
为了做好驻防部队的各项工作,汕头市成立了专门的双拥组织,配备专职人员,保证专项资金。近年来,出台了《汕头经济特区扶持军队和优抚对象规定》等20多项法律法规,维护了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军、政、民的团结。
汕头是一个有军队和军队的大城市。解决部队官兵的“后路”、“后代”和“后院”问题,给汕头党政军领导班子带来了“挑战”。汕头每年接收约1800名退役士兵,退役士兵数量位居全省前三名。汕头市大力推进阳光移民,实施城乡一体化移民补助政策,全力安置随军家属。四年来,共安置105名随军家属,发放基本生活补助资金4272万元。优先安排1348名驻汕部队儿童,对近2000名退役士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汕头市大力支持驻地部队建设,加大对支援部队的支持力度。四年来,共投资6.18亿元,减免相关税费2791万元,支持70多个军事建设项目。汕头的军需站过去在汕头保证了超过158,000名士兵。汕头实施临时价格补贴机制,及时缓解价格上涨对优抚对象基本生活的影响,建立了集优抚医疗费用结算、优抚补贴和医疗救助于一体的“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使优抚对象就医更加便捷。
增强软实力
汕头是一个有着拥军优属优良传统的城市。军队社会化保障一直是汕头双拥工作的一张美丽的“名片”。海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豪、广东永成龙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山特会计师事务所主任、黄楚生、郑维扬等一大批拥军企业家涌现。他们有些是军事企业家,有些是对军队和士兵有深厚感情的企业家。
在事业成功后,黑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浩多次前往老部队慰问,并捐赠300万元现金用于加强部队建设和改善官兵生活。他还向部队赠送了价值300多万元的纯铜雕塑,成为驻防部队的代表符号之一。为了方便部队出行,东宏集团投资612.4万元,为汕头驻军某单位和驻地修建了一条“拥军之路”。公司连续17年信守合同,信任企业家方,每年免费为部队子弟制作校服。会计师事务所优先聘用和培训退役士兵,并引用军队的军事文化理念来管理企业,效果显著。
为了繁荣部队的文化生活,汕头双拥办公室与汕头工人文化宫合作多年,与驻汕头部队开展联合建设,坚持对部队进行文化支持,登船入沪,不断丰富部队文化支持的内容,每年16次深入驻汕头部队基层慰问,不断满足部队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据汕头工人文化宫主任陈洁介绍,作为汕头双拥共建的示范点,汕头市总工会和工人文化宫每年都抽调专业舞蹈演员和歌手为驻汕部队培养文艺骨干,开展68次部队文化支持培训,陶冶了广大军民的情操,丰富了军营业余文化活动。汕头工人文化宫也被评为“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汕头市还创新开展了军地青少年友谊活动,开展了科技、智力、教育、法律等专项帮扶活动,建立了关爱军人困难家庭的帮扶机制,向256户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贫困家庭发放了近200万元的救助资金。
目前,汕头市有军民共建工地336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6个,社区共建工地128个,其中80%被各级评为先进文明单位。
打造老品牌
汕头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国家荣誉称号“人民英雄”获得者麦贤得,“八·六”海战英雄,都在这里工作或生活。坚持对敌斗争,直到中共中央到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曾活跃着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朱德等人物,汕头人民学英雄、讲英雄、敬英雄。
汕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国革命历史与潮汕革命历史相结合,在汕头烈士陵园修建了传教走廊,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汕头市努力营造尊重军人、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围,在公园和旅游景点设立“军人优先”服务窗口,对军队官兵免费开放,大力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向23名有功人员发送喜讯和慰问金,大力宣传有功人员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荣辱意识。COVID-19肺炎爆发后,汕头立即部署了5万个防护口罩和防疫物资支援部队,受到部队官兵的赞扬。
汕头市龙湖区朱槿小学是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潮汕红色资源优势,彰显英雄文化,以人民英雄麦贤得为榜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彰显办学特色,培育孩子的家乡情怀。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汕头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汕头文明校园。
朱槿小学倡导将红色传承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国防教育,全方位搭建儿童青少年国防教育平台,融入汕头双拥模范城的主流,汲取英雄精神的力量,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养鱼和水的条件
驻汕部队视站为“第二故乡”,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支持47个地方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组建1200多人的应急部队,保持正常战备状态,应对站内灾害和险情,救助6357名被困人员,挽回地方经济损失1.2亿元,及时消除险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驻汕部队继续推进精准扶贫,投入扶贫资金1251多万元,扶持贫困学生1623人,与澄海区东里镇建立扶贫帮扶对,每年每户贫困家庭补助5000元。汕头警备区投资70万元建设八一小学,帮助136户475人的贫困家庭,投入扶贫资金330万元。
驻汕部队组织汕头团委、汕头大学等单位开展40多次军事日活动,对25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动员官兵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组织3200名官兵协助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行动,为推进汕头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军队热爱人民,人民支持军队,军队和人民团结在一起。汕头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支持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动真情、做实事、求实效。驻扎在汕头的部队想到水源,不要忘记他们的善良,力所能及地支持当地的建设,掀起了新时期最汹涌的双支浪潮。(正文/图李俊、王翘、林彪)
编者:纪爱玲
标题:广东省汕头:作为“双支撑”浪潮的老经济特区创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