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9字,读完约4分钟

“他的房子长期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每天都经过这里,不安全因素太多了。我希望尽快解决它。”有一次,建阳市贾家街城北社区的几个居民在社区调解“100米服务圈”中发现了矛盾纠纷的受理点,反映出该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调解人立即进行了现场调查,并联系业主协调解决,受到当地居民的好评。

“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如今,当你走进一个村庄(社区),提起人民调解的“100米服务圈”,当地居民会亲切地告诉你,调解人离他们只有100米远,如果发生纠纷,找到他们非常方便。这就是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简阳市从社会治理的新高度、人民调解的新使命、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出发,坚持和发展“乔峰经验”,创新和建设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延伸到自然村(组)。在社区居民小组层面,设立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机构,实现调解员在100米范围内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作用。

“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搭建平台,建立章制,使工作更加规范

据了解,近年来,简阳市在全市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设立了1579个矛盾纠纷受理点,迅速建成了覆盖面广、反应快、质量高的基层调解网络。从村(社区)干部、法律志愿者、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电网工人、退休法官和其他专业人员以及五名研究员中挑选了1000多名兼职调解员。

“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为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激发调解工作活力,简阳市建立了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将人民调解工作“100米服务圈”、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制度化。召开现场推介会,明确工作方向,相互交流经验,部署和推动乡镇(街道)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展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工作。截至目前,简阳市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为每个受理点提供了5800多份法律服务指南,成功解决典型案件2900件,调解成功率98%,调解金额985万元。

“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此外,简阳市还在当地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和专题宣传;制作专门的动画视频并发行小册子;制作工作专栏,播放宣传视频、标语和公益广告;为人民调解打造主题公交“百米服务圈”;继续扩大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的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

“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提高质量,改善民生,使服务更加多样化

住在市沂水区街的王叔叔笑着说:“别人家没有冲突的时候,就怕吵吵闹闹。现在,当调解人到来时,纠纷很快得到解决,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一直以来,简阳市在人民调解的“百米服务圈”中充分发挥了预测预警优势,及时发现了该地区的潜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矛盾积累。

“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简阳市还创新了“54321”工作方式,全面推进了“联防矛盾、联调纠纷、联办组织、联宣传普法、联办法律援助”五大联办工作机制,推进了“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四大微宣传措施,打造了“法国韵茶香坝俱乐部、家庭律师、矛盾纠纷“微软调解”三大服务品牌。建立一套服务体系,把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建设成为村(居)民司法行政“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

“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此外,简阳市还积极完善人民调解衔接机制,整合人民调解、网格化、综合治理、信访、公安等工作力量,通过公开调解对接、走访调解对接、诉讼调解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管理互联,拓展化解矛盾渠道,形成多视角、全方位的调解模式。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借助实施“一村(社区)一名法律顾问”项目,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司法工作人员定期参与人民调解“百米服务圈”,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有效延伸人民调解的触角。

“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编者:纪爱玲

标题:“乔峰经验”在建阳的实践——建设百米调解服务圈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