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7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西宁3月20日电(记者李亚光)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了解到,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公益性岗位“一户一岗”模式的开通,1.7万名当地牧民加入了生态保护队伍,逐渐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体,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2016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系统试点在当地成立。根据规划,该公园覆盖12个乡镇的53个行政村,涉及7.2万名牧民。

近三年来,青海省根据园区牧民实际数量分批设立新的生态管理员岗位,并从贫困家庭中优先选择,逐步扩大到“一户一岗”的全覆盖范围。目前,共有17211名牧民持证上岗,加入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队。

据了解,在生态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已完成绩效考核的牧民每月可获得1800元,使五人以下的家庭能够稳定脱贫,保护生态的热情日益高涨。

“另一方面,在亲身经历了过去生态退化带来的艰辛之后,现在三江源的牧民们戴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大米’,尝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甜头,内生动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小男说。

据了解,近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理员平均每月巡查保护区三次,在野生动物数量统计和监测、草原防火防灾、区域环境清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期间,饲养员发现了一些违反生态的线索,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在“一户一岗”的机制下,三江源地区出现了“一人当生态管理员,全家参与生态保护”的新趋势。近年来,记者在当地采访中看到,不少牧民自发地在公路上捡垃圾,其中一些人不是生态保护者。

“随着牧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相关理念深入人心,群众逐渐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主体,一种“点对线”、“网对面”的新型管理和保护模式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立起来,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李小男说。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标题:牧民群众渐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主体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716.html